二便色白
《秘旨》云∶小儿便如米泔,或溺停,少顷变作泔浊者,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如鱼冻,或带红黄黑者,此湿热积滞也。宜理脾清滞,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而不愈,用补脾制肝。若心膈伏热,则成疳矣。大抵多因乳哺失节,脾气有伤,元气下陷,或乳母饮食七情所致。小便如疳,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儿丸。
积滞黄黑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连、木香。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芍药。若小便小利,大便褐色,发黄脱落,鼻下疮痍,用栀子茯苓汤。乳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频数,用四味肥儿丸。仍审乳母饮食七情主之。
治验一小儿每食停滞,大便色白而频,先用大安丸、异功散,少加炒黑黄连,一二服后,小水澄久如泔,发热体倦,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停食发热,先用大安丸而愈。后患腹胀,午时发热,用五味异功散而瘥。
一小儿患前症,兼自痢,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但日晡微热倦怠,用补中益气汤、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驱逐之剂,手足并冷,作渴少食,此脾气复伤也,用六君、升麻、柴胡而泻止;又四味肥儿丸而愈。
五味异功散(四方见内钓)
四味肥儿丸(方见寒吐)

- 二便色白《保婴撮要》
- 二便色白《张氏医通》
- 二便下血《儿科要略》
- 二便秘涩《张氏医通》
- 二便证治《幼幼集成》
- 二便秘利《冯氏锦囊秘录》
- 二辨色《广瘟疫论》
- 二便秘结《幼科心法要诀》
- 二草散《明目至宝》
- 二便秘结《儿科萃精》
- 二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二便秘结《医宗金鉴》
- 二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二便门《古今名医汇粹》
- 二朝《医述》
- 二便忽闭《药症忌宜》
- 二陈法(加味二陈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二便关格《回生集》
- 二陈法(加味二陈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二便不通门《养生导引法》
- 二陈加黄连栀子汤《医方考》
- 二便不通门《养生导引秘籍》
- 二陈加山栀黄连生姜汤《医方考》
- 二便不通论治《类证治裁》
- 二陈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二便不通简便方《幼幼集成》
- 二陈汤《医宗金鉴》
- 二便不通《松峰说疫》
- 二陈汤《删补名医方论》
- 二便不通《周慎斋遗书》
- 二陈汤《冯氏锦囊秘录》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