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疳口疮
诸疳口疮,因乳哺失节,或母食膏粱积热,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其症口舌齿龈如生疮状。若发热作渴饮冷,额间色赤,左寸脉洪数者,此属心经,先用导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黄丸,滋肾水。若寒热作渴,左颊青赤,左关脉弦洪者,属肝经,先用柴胡栀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黄丸,生肝血。若两腮黄赤,牙龈腐烂,大便酸臭,右关脉洪数,按之则缓者,属脾经,用四味肥儿丸,治脾火;以五味异功散,补脾气。若发热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脉洪数,按之涩者,属肺经,先用清肺饮,治肺火;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胃。若发热作渴,两额黧色,左尺脉数者,属肾经不足,先用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次用补中益气汤,以生肺气。又有走马疳者,因病后脾胃气血伤损,虚火上炎,或痘疹余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铜碌散、大芜荑汤。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腮肿,重则牙龈蚀露,颊腮透烂。若饮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虚而肺气败也。颊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气虚甚而肉死也, 不治。
一小儿口疮,呕血便血,两腮微肿,唇白面青,此脾土亏损,木所乘也,朝用补中益气汤,食远用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右腮鼻准微赤,此脾肺二经虚热,用四君、升麻及白术散而愈。
一小儿口疮久不愈,诊其母,右关脉弦缓,乃木克土之症,先用六君,柴胡;又用加味逍遥散,治其母,子自愈。
一小儿齿龈蚀烂,年余不愈,用大芜荑汤,治其疳邪;五味异功散,健其脾气寻愈。后复作,兼项间结核,另服败毒药,口舌生疮,余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口疮,寒热嗜卧,作泻引饮,此脾疳气虚发热,而津液不足也,先用白术散,以生胃气;再用四味肥儿丸,治以疳症,两月余,又用异功散而安。
一小儿口疮,身热如炙,肚腹胀大,此脾疳内作。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稍愈;又以地黄、虾蟆二丸,兼服而愈。
一小儿齿龈腐烂,头面生疮,体瘦发热,此脾疳所致,先用大芦荟丸;又用四味肥儿丸、大枫膏而愈。
东垣大芜荑汤(一名栀子茯苓汤) 治黄疳土色,为湿为热,当利小便。今反利(知黄色中为燥,胃经热也。)
发黄脱落,(知膀胱肾俱受土邪,乃大湿热之症) 鼻下断作疮,(上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为寒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胃有热。)
治当滋荣润燥,外致津液。
山栀仁(三分) 黄柏 甘草(炙。各二分) 大芜荑(五分) 黄连 麻黄根(各一分) 羌活(二分) 柴胡(三分)防风(一分) 白术 茯苓(各五分) 当归(四分)
上水煎服。
葛花解醒汤 治乳母酒醉后,乳儿遗热为患。
白豆蔻 砂仁 葛花(各五钱) 干生姜 白术 泽泻 神曲(炒黄。各二钱) 白茯苓 陈皮 人参 猪苓 木香青皮(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
□
愚按∶前汤先哲不得已而用之。盖醉酒耗气,又服辛散,重损真阴,折人长命,可不慎哉!
胡黄连 黄连 白芜荑(去扇) 芦荟 木香 青皮 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 鹤虱(微炒。各半两) 麝香(二钱,另研)
虾蟆丸 治无辜疳症,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渴痢住。
蟾蜍(一枚,夏月沟渠中,腹大、不跳、不鸣、身多癞 者)
上取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上要干,不令虫走出,却将蟾蜍扑死,投蛆中食一昼夜,以布袋盛置浸急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为末,入麝一字,粳米饭揉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六味肥儿丸 消疳、化虫、退热。若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怠倦,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头疮,肚腹青筋,啮下痢便白,宜用此丸。即四味肥儿丸,加干蟾一两、芜荑五钱。
四味肥儿丸(方见热毒瘰 )
地黄丸(方见作渴不止)

- 诸疳口疮《保婴撮要》
- 诸疳疮论《外科集验方》
- 诸疳证《医学正传》
- 诸疳疮疥《保婴撮要》
- 诸疳症《慈幼便览》
- 诸疳《小儿药证直诀》
- 诸疳症治《幼幼集成》
- 诸疳《古今医鉴》
- 诸膏《千金翼方》
- 诸疳《寿世保元》
- 诸膏《备急千金要方》
- 诸疳《育婴家秘》
- 诸葛行军散《奇方类编》
- 诸复《松峰说疫》
- 诸葛武侯平安散《医学心悟》
- 诸风状论《黄帝内经太素》
- 诸葛颍(539-615年)《中医词典》
- 诸风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哽《外科理例》
- 诸风杂论《黄帝内经太素》
- 诸骨蹉跌《圣济总录》
- 诸风统论《圣济总录》
- 诸骨稻谷发鲠《口齿类要》
- 诸风数类《黄帝内经太素》
-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外台秘要》
- 诸风秘论《重楼玉钥》
- 诸骨哽咽部《本草易读》
- 诸风门《针灸大成》
- 诸骨鲠《古今医鉴》
- 诸风毒《活幼心书》
- 诸骨鲠喉秘方《华佗神方》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