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钓内钓
天钓者,发时头目仰视,惊悸壮热,两目反张,泪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时悲笑,如鬼祟所附,甚者爪甲皆青。盖因乳母浓味积毒在胃,致儿心肺生热痰郁滞,或外挟风邪为患。法当解利其邪,用钩藤饮。上气喘粗者,用乌蝎四君子汤。内钓者,腹痛多喘,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尾赤,此胎中受风及外惊所致。若五内抽掣,作痛狂叫,或泄泻缩脚,内症一作,外症亦然,极难调理。内症服聚宝丹,外症服钩藤饮,进乳食者可治。若腹痛唇黑囊肿之类,用聚宝丹。若外惊五内抽搐之类,用钩藤饮。若因乳母醇酒浓味积毒在胃,用加味清胃散。若因乳母郁怒积热,在肝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俱加漏芦,子母俱服。凡母食膏粱浓味,饲儿之时,先挤去宿乳,然后吮之。
治验一小儿因乳母受惊发搐,时目赤壮热,腹痛哭而曲腰。用四物加柴胡、防风,又用加味逍遥散加熟地黄以清肝热,生肝血;再用地黄丸滋肾水以生肝木,母子俱安。
一小儿曲腰而啼,面青唇黑,此寒气所乘内钓腹痛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一剂,与母服之顿愈。后因母感寒腹痛而啼,用人参理中汤一剂,与母服其子亦安。
一小儿曲腰干啼,手足并冷,用六君子加干姜、木香服之,未应,又加肉桂,母子俱服而安。
一小儿忽干啼作泻,睡中搐,手足冷,此脾土虚寒,肝木侮之,而作发搐,乃内钓也。用益黄散一剂而安,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乳食渐进而安。
一小儿干啼,面青或赤,手足并热。或用清热之剂,久不愈。诊其乳母,有肝火气滞,用加味逍遥散、越鞠丸以治其母,时灌子数滴,不旬日,子母并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魏香散而愈,后复作,服祛风镇惊之药,上气喘粗,此元气虚寒也。余先用乌蝎四君子汤,稍愈;但倦怠殊甚,用补中益气汤,及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因母每感寒腹痛,饮烧酒,发热痰盛,面赤,手足并热,属胃经实热之天钓也。用清胃散,子母服之并愈。后因伤乳吐泻,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并冷,属脾气虚寒,用六君子、木香、干姜而愈。三岁后伤食腹痛,唇黑作泻,数去后而无粪,或粪少而青,此元气虚寒下陷,用补中益气汤渐愈。
一小儿啼哭,阴囊肿大,眼目上翻,赤脉流泪,此肝热内钓,用柴胡清肝散加钩藤钩治之,诸症渐愈,又用钩藤饮而痊。后复发,或用祛病根之药,致乳食日少,肚中胀痛,手足浮肿。余先用六君子、升麻、柴胡数剂,诸症稍愈,又伤乳食吐泻,用平胃散一服即愈。
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又母大怒发厥而苏,儿遂食乳,腹痛作泻,面青作呕,先用小柴胡汤二剂,母子并服少愈;其母又咽酸腹胀,用越鞠丸、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而痊。
钩藤膏 治腹痛干啼作呕,名盘肠内钓。
上为末,蜜丸皂角子大,钩藤钩汤磨半丸入蜜服,未止再服魏香散。
魏香散
阿魏(二钱,先用温酒溶化) 蓬术(五钱)
上将蓬术浸阿魏酒中一伏时,焙干为末,每服二三分,紫苏米饮调下。
钩藤饮 治小儿脏寒夜啼,阴极发躁,此方主之。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若心经热,脸红舌白,小便赤涩,用钩藤饮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木通汤下。
乳香(半钱) 没药 沉香(各一钱) 蝎稍(十四个) 鸡心槟榔(一钱半)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菖蒲钩藤钩煎汤送下。
木香丸 治病同前。
上各别为末,以大蒜捣烂和丸桐子大,晒干,每服二丸,钩藤煎汤下。
□
愚按∶前方治脾胃实火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齿龈溃烂, 连头面,或恶寒发热,或重舌马牙,吐舌流涎等症,子母并宜服之。若因脾胃气虚,寒凉克伐,或虚热上行,口舌生疮,弄舌发热,饮食少思,或呕吐困睡,大便不实,流涎龈烂者,用五味异功散。
四君子汤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添加)
□
愚按∶前方若胃气虚弱,克伐伤脾,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若作呕作泄,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气逆,肢体倦怠,面目浮肿者,宜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治脾胃气虚,吐泻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虚痰嗽,喘促恶寒,或肝虚惊搐,目眩自汗,诸症并宜服之,以滋化源。(方见内钓)
钱氏异功散 治吐泻不食,脾胃虚冷者,先与数服,以益中州之气。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症致儿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加味归脾汤 去丹皮、山栀,即归脾汤治脾虚弱损,健忘惊悸等症。
人参 黄 茯神(去木。各一钱) 甘草 白术(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 酸枣仁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一钱)
上水煎服。
□
愚按∶前方若乳母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虚不能统摄,以致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妇人经候不调,晡热内热;或茧唇流注等症,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加味逍遥散 去牡丹皮、山栀,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等症。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
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寒热,遍身搔痒,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尤宜用之。又治妇人阴虚发热,儿饮其乳,以致患疮者。
苍术 抚芎 香附 神曲(炒) 山栀(炒) 麦芽(炒) 山楂(各等分)
上各为末,水煮神曲、麦芽末糊丸,粟米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
镇心丸 治急惊化痰镇心。
朱砂 龙齿 牛黄(各一钱) 铁粉 琥珀 人参 茯苓 防风(各二钱) 全蝎(七个,焙)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送下。
聚宝丹
乌蝎四君子汤(二方见慢惊)
平胃散(方见胃气虚寒)
益黄散(方见噤风)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六君子汤(方见内钓)
钩藤散(方见慢惊)
地黄丸(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方见热症)
四物汤(方见急惊)
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 天钓内钓《保婴撮要》
- 天钓内钓《张氏医通》
- 天钓内钓第二十一问《婴童百问》
- 天钓惊风《中医词典》
- 天钓似痫《中医词典》
- 天钓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天钓似痫《幼科发挥》
- 天钓(内钓附)《证治准绳·幼科》
- 天顶《中医词典》
- 天钓《幼科心法要诀》
- 天鼎《针灸大成》
- 天钓《活幼心书》
- 天鼎《中医词典》
- 天钓《医学入门》
- 天鼎《针灸学》
- 天钓《医宗金鉴》
- 天冬《药笼小品》
- 天钓《中医词典》
- 天冬《长沙药解》
- 天钓《中医名词词典》
- 天冬《本草易读》
- 天吊惊风《中医词典》
- 天冬《本草分经》
- 天吊惊《幼科推拿秘书》
- 天冬《本草分经》
- 天吊风《中医词典》
- 天冬《外科全生集》
- 天吊(内吊附内)《幼科释谜》
- 天冬《药鉴》
- 天吊《保幼新编》
- 天冬板蓝茶《茶饮保健》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