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正状
痘疹正病,蒸热一日稍凉现 ,一日至三日足心齐,渐大如珠结成脓窠饱满,渐至苍蜡色。自初红 为始,计七日当成靥结痂,此则言其大略也。人有虚实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脾胃充实,血气调和,皆根据期而愈。若调治失宜,亏损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迁延。大抵情势既正,而无他症,不必用药,此先哲之格言也。郑氏云∶凡疮痘欲出,先发热,轻者三日,次五日,远者不过七日,此约法也。一日太阳传膀胱,二日阳明传胃,三日少阳传胆,四日太阴传脾,五日太阴传肾,六日厥阴传肝,七日还经,五脏六腑传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伤寒至七日以后,或已汗、或未汗,或吐下后热不除,此毒瓦斯盛而未发,热毒入胃,发于皮肤。成 者,状如蚊虫所啮,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及有胃热发黄者,状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隐疹者,或白泡者,此皆伤寒热毒不除,多变此疾。故发 不可用表汗药也。

- 痘疹正状《保婴撮要》
- 痘疹余毒证《张氏医通》
- 痘疹总略歌(凡一十一首,共一十五方)《幼幼集成》
- 痘疹余毒《证治准绳·类方》
- 痘证《医学集成》
- 痘疹眼《中医词典》
- 痘证《医学入门》
- 痘疹相连《经验麻科》
- 痘证□密《医宗金鉴》
- 痘疹西江月《幼幼集成》
- 痘证初起用药论《温病条辨》
- 痘疹握机论《张氏医通》
- 痘证分类《儿科要略》
- 痘疹受病之由《保婴撮要》
- 痘证概要《儿科要略》
- 痘疹入眼《银海精微》
- 痘证寒战切牙门主论《疡医大全》
- 痘疹入眼《中医词典》
- 痘证禁表药论《温病条辨》
- 痘疹入目《奇效简便良方》
- 痘证老嫩《医宗金鉴》
-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冯氏锦囊秘录》
- 痘证老嫩《痘疹心法要诀》
-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痘疹补遗)《冯氏锦囊秘录》
-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医方考》
- 痘疹全集凡例《冯氏锦囊秘录》
-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医方考》
- 痘疹轻重《保婴撮要》
-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医方考》
- 痘疹闷乱《中医词典》
-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医方考》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