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结核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风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盛,火盛则肝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然颈项两侧,正属肝胆经部分,治宜滋肾水,清肝火,养阴血,壮脾土。盖肾水旺,则肝火自清;肝火清,则阴血自生;阴血生,则相火自宁;火既宁,则无热伤元气、火乘土位之疾矣。

一小儿因惊,项间结核,目札唇动,摇头抽搐,此风木凌于脾土也,用皂角子丸、补中益气汤渐愈,又用九味芦荟丸而痊。

一小儿甫周岁,项间结核,两臂反张,索败毒之药,余意此属肝经血燥,询之,果前患惊风,曾服朱砂等药,遂与六味地黄丸,滋其肝血,数服而愈。

一小儿项侧结核,痰盛发搐,服金石香燥之剂,手足筋挛,此肝血复伤,即急惊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汤钩藤钩山栀、芎、归,六味丸料加五味、麦门而痊。

一小儿每受惊,项间结核,发热减食,睡间四肢微搐,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异功散柴胡升麻钩藤钩随愈。毕姻后,腿臂腕间结核,误服行气破血药,腿臂筋挛,肌体消瘦如瘵症,余考绩到京,用地黄丸生肝肾之血,佐以补中益气汤,补脾肺之气而愈。

一小儿耳前后结核,遇惊即痰盛切牙,抽搐摇头,恪服香燥之药,以致慢惊而卒。

皂角子丸 治肝胆经风热,项胁两侧结核。

皂角子(仁炒,二两) 连翘(八钱) 当归 柴胡 芍药(炒) 山栀(炒) 川芎(各一两) 桔梗(炒)

龙胆草(酒拌炒黑) 甘草(炒。各四钱)

上为末,米糊丸,绿豆大,量儿大小,滚汤下。

人参败毒散 治小儿风热瘙痒,顽核毒疮。或解脱衣裳,风邪所伤,恶风发热,胸膈生涎,头目不清。(方见发)

九味柴胡汤 治肝经热毒下注,患便毒肿痛,或小腹胁间结核,凡肝胆经部分一切疮疡。或风毒恶核瘰 。

柴胡(五分) 黄芩(炒,五分) 人参 山栀(炒) 半夏 龙胆草(炒) 当归 芍药(炒。各三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若肿痛色赤,元气无亏者,宜用;溃后肿消痛止者,不宜用。大凡肿硬不溃,或溃后不愈,因元气虚也,午前宜用四君、归、 、升麻;午后宜用四君、芎、归、柴胡为主;佐以九味芦荟丸。若饮食少思者,宜用五味异功散,专补胃气。若脓水清稀,而见一切诸症,皆因血气内亏,但温补脾胃,饮食加进,血气化生,诸症自退。设治疮邪,是虚其虚也,祸不旋踵矣。

琥珀膏 治瘰 不溃,或溃而不愈,变成漏症。

琥珀 木通 桂心 当归 白芷 防风 松香 朱砂 丁香 木香 木鳖子(各二两)

上先用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为末。其余 咀,以麻油二斤六两,慢火煎,至白芷焦黑滤去渣,徐下黄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搅至黑色,滴水捻软硬得中,却入琥珀等末,搅匀,干瓷器盛之,用时取少许摊贴。

益脾清肝散 治肝火侮脾,饮食少思,发热或寒热往来,疮不能消散。(方见黄水疮

补阴八珍汤 治元气虚弱,不能溃敛,或内热晡热,肌体消瘦。即八珍汤加酒炒黑黄柏知母

五味异功散(方见败毒之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惊风结核《保婴撮要》
  2. 惊风后余证《幼科发挥》
  3. 惊风论《叶选医衡》
  4. 惊风概说《儿科要略》
  5. 惊风门《幼科切要》
  6. 惊风腹痛《中医词典》
  7. 惊风门《丹台玉案》
  8. 惊风烦渴《中医词典》
  9. 惊风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0. 惊风二十四图《婴童类萃》
  11.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12. 惊风定生死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13.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14. 惊风第二十问《婴童百问》
  15. 惊风门《幼科推拿秘书》
  16. 惊风不治证《古今医鉴》
  17. 惊风门《幼科指南》
  18. 惊风不醒《奇效简便良方》
  19. 惊风门(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20. 惊风辨《儿科萃精》
  21. 惊风门要药《冯氏锦囊秘录》
  22. 惊风八候《幼科心法要诀》
  23. 惊风内《幼幼新书》
  24. 惊风八候《医宗金鉴》
  25. 惊风内钓啼《中医词典》
  26. 惊风八候《中医词典》
  27. 惊风辟妄《幼幼集成》
  28. 惊风八候《中医名词词典》
  29. 惊风辟妄《慈幼便览》
  30. 惊风《灸法秘传》
  31. 惊风热《中医词典》

《保婴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