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颅囟填囟陷
钱仲阳云∶小儿解颅,或久不合者,因肾气有亏,脑髓不足。故儿多愁少喜,目睛多白,而身瘦。盖人之脑髓,如木无根,有数岁而成废人者,服钱氏地黄丸。更用南星微炮为末,米醋调,敷绯帛,烘热贴之,其柏子仁散、三辛散、封囟散俱效。夫肾主骨,肾气实则脑髓充,而囟早合,骨脉盛而齿早生。肾气怯则脑髓虚,而囟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足,宜用地黄丸补之。若在乳下,当兼补其母,更以软帛紧束其首,使其易合,皆虚火上冲,当调补脾肾为喜。囟填囟陷,亦因所禀肾气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亏损所致。夫脾主肌肉,气逆上冲而为填胀,元气下陷而为囟陷也。并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及用狗头骨炙黄为末,以鸡子清调敷囟门。亦有泻痢气血虚,脾胃不能上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并冷,前汤加姜、桂,未应,虚寒甚也,急加附子,缓则多致不救。
治验一小儿颅解足软,两膝渐大,不能行履,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之,三月而起。
一小儿十四岁,解囟自觉头大,视物昏大。畏日羞明,此禀赋肾气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半载愈;二载而囟合。既婚之后,仍觉囟门开解,足心如炙。喜其断色欲,薄滋味,日服前药二剂,三载而愈。后入房两腿痿软,又教以服前丸,守前戒而愈。
一小儿年十四岁,而近女色,发热吐痰。至有室,两目羞明,头觉胀大,仍不断欲,其头渐大,囟门忽开,用地黄丸、益气汤之类,断色欲年余,而愈。
一小儿年十三岁,患前症,内热晡热,形体倦怠,食少作渴,用六味丸加鹿茸补之,不越月一小儿吐泻发热,囟陷作渴,用七味白术散,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久病发热,其囟或陷或填,手足或温或冷。余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炮姜,治之而安。
一小儿囟陷吐泻,手足并冷,用白术散加木香、炮姜,治之而愈。后伤食腹痛,手足复冷,用六君、炮姜治之,更加昏愦,口角流涎,此脾胃虚寒之甚也,急加附子遂愈。
一小儿病后,其囟或陷或填,此脾胃虚热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炮姜、木香,治之而囟平。但作泻口干,用白术散以生胃气而愈。
柏子仁散 治囟门不合。
上为末,乳汁调涂囟门,十日自合。
三辛散 治脑角骨大,囟门不合。
上为末,乳汁调涂囟上,干时再涂。
玉乳丹 治解颅。
钟乳粉(如法制) 熟地黄(自法制杵膏) 柏子仁(研膏) 当归(各半两) 防风 补骨脂(各一钱)
上各另为末,入二膏,加炼蜜,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煎茴香汤送下,加黄 、茯苓亦
封囟散(方见发搐)
地黄丸(方见肾脏)
济生当归散(方见黄胆)

- 解颅囟填囟陷《保婴撮要》
- 解颅论囟填、囟陷《婴童类萃》
- 解颅囟陷囟填总论《证治准绳·幼科》
- 解颅颅胀囟陷囟填《医述》
- 解颅眼白多《中医词典》
- 解颅候《诸病源候论》
- 解卤汁《景景医话》
- 解颅鹤膝(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解麻药秘方(华佗解麻药)《华佗神方》
- 解颅龟胸龟背《笔花医镜》
- 解脉《中医词典》
- 解颅第三十二问《婴童百问》
- 解霉托里散《冯氏锦囊秘录》
- 解颅(囟不合)《证治准绳·幼科》
- 解面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 解颅(四言句)《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解脲脲原体《医学微生物学》
- 解颅《保幼新编》
- 解砒毒《是斋百一选方》
- 解颅《金匮钩玄》
- 解砒毒《是斋百一选方》
- 解颅《小儿药证直诀》
- 解砒毒《是斋百一选方》
- 解颅《医门补要》
- 解砒石毒兼解火柴毒方《医学衷中参西录》
- 解颅《幼科心法要诀》
- 解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解颅《活幼心书》
- 解剖《中医词典》
- 解颅《儿科萃精》
- 解剖部位诊断《心脏病学》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