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内嗽
百 内嗽者名乳嗽,甚难调理,当审其虚实。若气粗痰盛,口疮眼热,先用比金丸。呕吐惊悸,困倦自汗,用补肺散。惊嗽用琥珀散。乳嗽用天麻丸。若脾胃内热,用抱龙丸。风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热既去,而气粗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加桔梗。口疮眼热,大便坚实者,用三黄丸;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若呕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胀者,脾胃气虚也,用六君子加柴胡。若惊悸困倦,痰盛不乳者,心脾血虚也,用四君子加芎、归、酸枣仁。或因乳母食五辛浓味,致儿为患者,仍参喘嗽诸症。
治验一小儿外感风邪,服表散之剂,汗出作喘,此邪气去而脾肺虚也,用异功散而汗喘止,再剂而乳食进。
一小儿咳嗽,服抱龙丸,反吐泻不乳,腹胀发热,用六君子汤,母子并服而瘥。后因母饮酒仍嗽,用清胃散加曲 ,母服而子亦愈。
一小儿患嗽。或用清痰等药,反吐乳,发搐热搦腹胀,此脾胃复伤,而内虚热也。用异功散加钩藤钩渐愈。又用前药加当归而安。
一小儿患咳嗽,服牛黄清心丸,加喘促腹胀,此脾肺气虚也,用六君子汤顿愈。
阿胶(一两半,炒) 鼠粘子(炒) 马兜铃(各半两) 杏仁(七粒) 糯米(一两) 甘草(三分)
上每服一钱,水煎服。
天麻丸 治未满百 ,咳嗽不止。
天麻 蝉蜕 白僵蚕(炒) 人参 川芎 甘草 辰砂 天竺黄(各三钱) 牛胆南星 白附子 砒雄黄(各一钱) 金箔(五片) 硼砂(五分)
□
愚按∶前方乃金石大毒之剂,不可轻用。况百 小儿,多是乳母饮食浓味,或母有肺病传儿。昔一妇人服截疟丹,内有砒者,儿饮其乳,良久,子母昏愦,遍身发赤,翌日方苏。又一妇人亦服前药,其子吐泻大作。大人尚不能胜,况小儿乎!凡服砒石之药中毒,遍身发赤,昏愦或吐泻者,急灌醋碗许即苏,小儿数滴足矣。
琥珀散 治急慢惊风,涎潮昏冒,目瞪惊搐,内钓腹痛,或惊痫时发。
辰砂(一钱半) 琥珀 牛黄 僵蚕(炒,去丝嘴) 牛胆南星 全蝎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蝉壳(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分,白汤调下。
上水煎服,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异功散
六君子汤
清胃散(四方见内钓)
白术散(方见积痛)
比金丸(方见惊痫)
三黄丸(方见疝症)
惺惺散(方见咳嗽)
抱龙丸(方见伤寒)

- 百内嗽《保婴撮要》
- 百内嗽《证治准绳·幼科》
- 百内嗽第五十五问《婴童百问》
- 百脉齐到则孕成(布种二)《宜麟策》
- 百日疮《中医词典》
- 百脉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百日儿疟《中医词典》
- 百脉疽《外科心法要诀》
- 百日还丹《儒门事亲》
- 百脉疽《证治准绳·疡医》
- 百日咳《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百脉疽《医宗金鉴》
- 百日咳《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百脉根《证类本草》
- 百日咳《中医名词词典》
- 百脉根《新修本草》
- 百日咳《手穴手纹诊治》
- 百脉根《千金翼方》
- 百日咳《中医词典》
- 百脉《中医词典》
- 百日咳《传染病》
- 百两金《本草择要纲目》
- 百日咳(顿咳)《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百两金《证类本草》
- 百日咳杆菌《医学微生物学》
- 百炼松脂《医方考》
- 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百粒丸《是斋百一选方》
- 百日咳菌苗原液免疫力试验方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百棱藤《证类本草》
- 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