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症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或聋聩,或虚鸣者,禀赋虚也。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禀赋不足,宜用六味地黄丸。肝经风热,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栀子清肝散,未应,佐以六味丸,间服九味芦荟丸。若因肾肝疳热,朝用六味丸,夕用芦荟丸。若因食积内热,用四味肥儿丸。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而致者,宜加味清胃散;脾经郁结而致者,加味归脾汤;肝经怒火而致者,加味逍遥散,皆令乳母服之,兼与其儿少许。不可专于治外,不惟闭塞耳窍,抑亦变生他症,延留日久,遂成终身之聩矣。慎之!

治验一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用六味地黄丸,令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因别服伐肝之药,耳症复作,寒热面青,小便频数,此肝火血燥也。用柴胡子散以清肝,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遂痊。

一小儿耳内出脓,久不愈。视其母,两脸青黄,属乳母郁怒致之也,遂朝用加味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母子皆愈。

一小儿十二岁,素虚羸,耳出脓水,或痛或痒,至十四,稍加用心,即发热倦怠,两腿乏力八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稍愈。毕姻后,朝寒暮热,形气倦怠,两足心热,气喘唾痰,仍用前二药,佐以六君子汤而愈。因后不守禁忌,恶寒发热头晕唾痰,余谓肾虚不能摄水而似痰,清气不能上升而头晕,阳气不能护守肌肤而寒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附子一钱,四剂不应,遂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二剂而应,乃用十全大补汤,百余剂而痊。又因大劳入房,喉喑痰涌,两腿不遂,用地黄饮子顿愈,仍用十全大补汤而安。后又起居失宜,朝寒暮热,四肢逆冷,气短痰盛,两寸脉短,用十全大补汤附子一钱,数剂而愈,乃去附子,用人参三钱,常服始安。

一小儿耳中流脓,项中结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痒或赤涩,皆肝胆经风热之症也,用四味肥儿丸悉愈。

一小儿因乳母恚怒,兼经行之后,多食炙 ,儿遂耳内作痛出脓,余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令其母服之,子母并愈。

一小儿耳出秽水,属肝肾不足,先用九味芦荟丸而痊。毕姻后,面黄发热多病,又用黄柏知母等药,更胸膈痞满,饮食少思,痰涎上壅,又利气化痰,加噫气下气,余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干姜木香等味,治之寻愈。

田氏红玉散 治小儿 耳。

枯矾 麝香胭脂(各等分)

上为末研匀,先以绵杖子捻脓净,掺入少许。

汤氏龙黄散 治如前。

枯矾 龙骨 黄丹(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制法同前。

愚按∶前二方可以治腑症之轻者,若系肝经风热血燥等症,必根据前方论内,服合宜之药,外用此以收脓湿,亦无不可。若专泥外攻,而失内治,谬矣。

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方见胁

栀子清肝散(方见热症)

九味芦荟丸(方见疳症)

四味肥儿丸(方见呕吐

加味清胃散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三方见内钓)

加味栀子散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二方见内钓)

地黄(方见肾脏)

七味白术散(方见积滞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二陈汤(方见寒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耳症《保婴撮要》
  2. 耳证《明医指掌》
  3. 耳症《文堂集验方》
  4. 耳证《景岳全书》
  5. 耳症《幼科折衷》
  6. 耳证《医学集成》
  7. 耳症论治《类证治裁》
  8. 耳针注意事项《中医刺灸》
  9. 耳症脉候《类证治裁》
  10. 耳针适应范围《中医刺灸》
  11. 耳痔《中医名词词典》
  12. 耳针麻醉《中医词典》
  13. 耳痔《中医词典》
  14. 耳针疗法《针灸学》
  15. 耳痔《医门补要》
  16. 耳针疗法《中医词典》
  17. 耳痔、耳蕈、耳挺《外科心法要诀》
  18. 耳针疗法《中医刺灸》
  19. 耳痔耳挺耳蕈《外科大成》
  20. 耳针疗法《中医名词词典》
  21. 耳痔耳蕈耳挺《医宗金鉴》
  22. 耳针刺激方法《中医刺灸》
  23. 耳痔秘方《华佗神方》
  24. 耳针常用穴位《中医眼科学》
  25. 耳中《中医词典》
  26. 耳针操作程序《中医刺灸》
  27. 耳中出血《回生集》
  28. 耳针《中医名词词典》
  29. 耳中出血秘方《华佗神方》
  30. 耳胀痛《中医词典》
  31. 耳中斗出《奇效简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