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疮
病名。因感染梅毒而引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多因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发。证见:先出现下疳,或见有横痃,继则发杨梅疮。发病前,多见有全身性发烧,头痛,骨节部位酸痛,咽干喉痛,并逐渐出现皮表病变。发外阴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即见成斑片者,名杨梅斑;有形如风疹者,名杨梅疹;若其状如赤豆,嵌入肉内者,则名杨梅豆;若疹粒破溃,肉反而突出于外者,更名翻花杨毒。严重者,其毒侵及骨髓、关节、内脏,则统称之为杨梅结毒。治宜清血解毒。传统多选用杨梅一剂散,或用土茯苓合剂内服,外用可选鹅黄散调敷其疮疡。即梅毒。证治还可参见各有关条。

- 杨梅疮《中医词典》
- 杨梅疮《景岳全书》
- 杨梅疮《医宗金鉴》
- 杨梅疮《中医名词词典》
- 杨梅疮《证治准绳·幼科》
- 杨梅《药性切用》
- 杨梅疮《证治准绳·疡医》
- 杨梅《外科全生集》
- 杨梅疮《寿世保元》
- 杨梅《本草撮要》
- 杨梅疮《古今医鉴》
- 杨梅《本草分经》
- 杨梅疮《保婴撮要》
- 杨梅《本草便读》
- 杨梅疮《万病回春》
- 杨梅《得配本草》
- 杨梅疮《外科心法要诀》
- 杨梅《本草从新》
- 杨梅疮《急救广生集》
- 杨梅《本经逢原》
- 杨梅疮《外科理例》
- 杨梅《本草求真》
- 杨梅疮《外科证治全书》
- 杨梅《证类本草》
- 杨梅疮《奇效简便良方》
- 杨梅《饮食须知》
- 杨梅疮《立斋外科发挥》
- 杨梅《饮膳正要》
- 杨梅疮《慈幼便览》
- 杨梅《玉楸药解》
- 杨梅疮(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