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
钱仲阳云∶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惊悸不安。又云∶热则睡中口气温及上窜切牙,而合面卧有就冷之意,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抑面卧者,乃心气实,气不得上下流通也,泻心散主之。心病冬见,火胜水也,当补肾治心,轻者病自愈,下窜不语者,肾虚怯也。又张洁古云∶心主热,若肺乘心为微邪,肝乘心为虚邪,脾乘心为实邪,肾乘心为贼邪。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其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肾之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若肝肾脉俱和,然后察其心家虚实治之。窃谓仰面卧者,因其心胸实热,故喜仰面而向虚也。合面卧者,因心胸虚热,故喜合卧而就实也。实则调治心肝,虚则调补脾肺,二者别之,尽其状矣。其切牙等症,多有雷同,不必拘泥。如用泻心、导赤等剂,邪气虽去而病仍作,当调补元气,或反甚,急温补元气。其心气冬见,或亥子时病益甚,或下窜不语者,乃肾水虚而心火甚也,用地黄丸。其乳下婴儿,须母服之。
钱氏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
黄连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
□
愚按∶前症若叫哭发热,作渴饮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属心经实热,宜用泻心散或导赤散。若发热饮汤,抽搐乏力,惊窜切牙,合面而睡者,属心经虚热,用补心散。若喘嗽面赤,壮热饮水,肺乘心也,用泻白散。若摇头目札,身热抽搐,肝乘心也,用柴胡清肝散。
若合目昏睡,泄泻身热,脾乘心也,用泻黄散。若窜视惊悸,切牙足热,肾乘心也,用安神丸。若因乳母致症,亦用前药,以治其母。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淡竹叶水煎。
□
愚按∶泻心散、导赤散,泻心、小肠实火之剂。盖心为脾母,脾为心子,然心既病则脾土益虚矣。用者审之!
钱氏生犀散 治心经虚热。
地骨皮 赤芍药 柴胡 干葛(各一两) 甘草(五钱) 犀角(二钱,镑)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添加)
□
愚按∶前方云,治心经虚热,其所用药多属泻心、泻肝经之剂,虚热二字,恐鲁鱼也。如心经自病而血虚热者,用秘旨安神丸。脾虚夺心之气而热者,用秘旨补脾汤,肝木不能生心火,而虚热者用地黄丸。
秘旨安神丸 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 半夏(汤泡) 酸枣仁(炒) 茯神(各一钱) 当归(酒洗) 橘红 赤芍(炒。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杵) 甘草(炙,三分)
地黄丸(方见肾症)
补心散(方见惊啼)
泻白散(方见肺脏)
柴胡清肝散(方见热症)
泻黄散(方见脾脏)
秘旨补脾汤(方见惊啼)

- 心脏《保婴撮要》
- 心脏《寿世传真》
- 心脏《人体解剖学》
- 心脏《物理诊断学》
- 心脏《人体解剖学》
- 心源性休克《病理生理学》
- 心脏《组织学与胚胎学》
- 心源性休克《急诊医学》
- 心脏《心脏病学》
-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急诊医学》
- 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物理诊断学》
- 心欲软肾欲坚《医学读书记》
- 心脏瓣膜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郁《中医词典》
- 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医学影像学》
- 心与小肠病辨证《中医诊断学》
-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生理学》
- 心与大血管《医学影像学》
-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急诊医学》
- 心俞《针灸学》
-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生理学》
- 心俞《中医词典》
- 心脏泵功能的贮备《生理学》
- 心俞《气功外气疗法》
- 心脏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俞《针灸大成》
- 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心有日月证《达摩洗髓易筋经》
- 心脏病合并妊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心忧悲(哭泣 余见癫邪)《针灸资生经》
- 心脏传导系统《心脏病学》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