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善七恶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疮疡之症,齐氏、陈氏有五善七恶之论。又云∶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窃谓前症各有所属之经,各有所主之方。盖五善属六腑,气血无亏,人能调摄,不治自愈。七恶乃五脏亏损,失于滋补所致,非疮疡自有也,调治失宜,必致不起。如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乃胃气和平,一善也。便利调匀,乃肠胃调和,二善也。脓溃肿消,水鲜不臭,乃邪气去,而胃气平复,三善也。神彩精明,语言清亮,乃心肺气血无亏,四善也。体气平和,脾胃无亏,五善也。作渴发热,或泄泻淋闭者,属胃火内淫,一恶也,竹叶黄 汤;气血俱虚,八珍加黄 、麦门冬山茱萸;未应,佐以加减八味丸料。溃而肿痛尤甚,脓色臭败者,属胃虚火炽,二恶也,人参黄 汤;未应,十全大补汤麦门冬五味子。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属肝肾虚火,三恶也,六味丸料加山栀、麦门冬、五味子;未应,八珍汤加山栀、麦门冬、五味子。喘粗气短,恍惚嗜卧者,属脾肺虚火,四恶也,六君子加姜枣;未应,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若心火刑肺,人参平肺散;阴火伤肺,六味丸料加五味子煎服。溃后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属脾胃亏损,五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食不下咽,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属胃气虚弱,六恶也,六君子汤木香砂仁

未应,加附子。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浮肿者,脾肺俱虚,七恶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枣;未应,加附子。若腹痛泄泻,咳逆昏溃者,阳气虚寒之恶症也,用托里温中汤;次以六君子汤附子、姜、桂。若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急;或头痛目赤,自汗盗汗寒战切牙,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微细,浓衣仍寒,此气血虚极传变之恶症也。若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泻肠鸣,饮食不入,吃逆呕吐者,此阳气虚寒之恶症也。若无汗恶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张,项颈强直,此血气虚极,传变之恶症也,急用参、 、归、术、附子救之。夫小儿患之,因胃气虚弱;或脓血出多,虚邪内作;或乳母失调,血气不和,致儿为患,能审其所致之因而主之,亦有复生者,若更与攻毒,乃促其亡也。

一小儿臂疮,肉腐色紫, 痛作痛,右关脉洪数,此胃火炽盛之恶症,用竹叶黄 汤而痛止,用四君、升麻连翘白芷金银花而愈。

一小儿流注,吐泻吃逆腹痛,手足并冷,余谓阳气虚寒之恶症,用六君子、独参汤益甚,遂以人参五钱、附子五分,连服数剂,诸症渐退,用独参汤月余稍愈;后饮食失宜,寒热发搐,用五味异功散升麻柴胡而安。又因劳发热,脉大而虚,面赤作渴,用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而安,用八珍汤附子饼而愈。

一小儿腹,溃而肿痛益甚,饮食少思,此脾胃复伤之恶症,先用五味益功散加木香,诸症渐愈。乃用异功散当归、黄 ,元气渐复,又用八珍汤、托里散而愈。次年毕姻后,寒热往来,患处作痒,用大补汤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胁肿一块,敷寒凉之药,益加肿硬,腹中阴冷,余谓肌肉受寒而患处肿硬,脾气受寒而腹中阴冷,当急温补脾气。不信,仍服前药,加腹痛泄泻,手足并冷,余曰∶变阳气虚寒之恶症。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二剂,诸症渐愈,乃去二味服之,外用葱熨之法,患处微肿色赤,此阴气散而阳气至,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而消。

一女子股间结一核,不作痛,不变色,服散坚之剂,患处肿硬,更头晕吐痰,其脉弦数而无力,心脾俱虚。不信,仍用攻伐,果吐泻腹痛,发搐吃逆,余谓变脾土虚寒之恶症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肉桂,脾气稍复,乃用异功散、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腿痈溃后,作渴饮汤,泻利无度,此脾胃气虚之恶症也,用益气汤、八珍汤而愈。后功课用心,口干作渴,小便频数,用益气汤加五味及黄 六一汤,各五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腿痈内溃,泄泻自汗,腹痛气喘,余谓脾胃俱虚之恶症,用独参汤,喘汗渐止,用大补汤诸症悉退。后伤食吐泻,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而愈。次年毕姻后,患腹痈,脓清不敛,朝寒暮热,用益气汤、八珍汤各百余剂而愈。

一小儿患瘰 ,服追毒之药,更恶寒发热,手足并冷,右寸脉浮,按之而虚,用益气汤百余剂而稍愈。彼欲速效,另服石膏之类,吐泻昏愦,脉浮大,按之微细,乃变阳气虚寒之恶症也,用人参二两、附子一钱,二剂而苏,数剂而安;

更以五味异功散,月余而愈。

一女子十五岁,瘰 发热晡热,左颊赤甚,余谓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五味异功散、九味芦荟丸而痊。后服斑蝥等药,恶症蜂起,手足并冷,用参附汤二剂、六君、姜、桂四剂,乃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而愈。

一女子患 疮,肿痛发热,脉洪大而虚,此血虚之恶症也,用当归补血汤烦热悉止;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加味逍遥散及葱熨法而痊。

一女子胁间患痈,色白漫肿,寒热不溃,余谓禀肝脾虚羸之恶症,用补托之药而愈。后因经事过期,误服行血之剂,发热烦躁,先用当归补血汤,次用逍遥散、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胁痈脓清,晡热盗汗遗精,此元气虚甚之恶症也,用大补汤、地黄丸料,元气渐复。因犯色欲,患处色黯,昏愦吃逆,手足并冷,用独参汤四剂而苏,用大补汤加干姜六剂,阳气渐复,乃去姜,又二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面目多白,足跟肿硬寸许,肉色如常,遇劳肿硬宛若一栗,口干面赤,余谓禀足三阴经虚症。不信,外敷内服皆败毒之剂,翻如熟榴,烦躁时嗽,腹痛泄泻,小便如淋。余曰∶此脾肺气虚之恶症也。不信,仍服败毒,更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此肝肾亏损之恶症并矣。余欲救其胃气以滋五脏,又为人所阻,用千金消毒散,更加喘短气恍惚。余曰∶恶症并臻,其何能为!或问∶恶症既甚,勿乃攻毒之晚耶?余曰∶邪正不并立,一胜一负,理之自然,胃气虚则邪气实也,其失在于不预补正气,邪气胜则恶症集耳。东垣先生云∶但见肿痛,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信斯言也。

一小儿臀间肿硬,肉色如故,小便短赤,而频服分利之剂,膝胫骨肿。余曰∶肾主骨,此禀肾虚所致,前药导损肾阴而骨肿耳,当调补脾肺以生肾水,其骨自消。不信,仍用前药而殁。

一小儿腹痈久不敛,余欲滋其化源,反清热败毒,恶症蜂起而殁。夫肺者肾之母,脾者肺之母,前症既不滋肾以生肝木,又用寒凉之药复伤胃气,以绝肺肾之化源,不死鲜矣。

一小儿贴骨痈作泻,余欲施调补,不信,反服分利,两手撮空,肝气败也;泄泻无度,肾气败也;痰涎上壅,脾气败也;喘嗽不止,肺气败也;额间汗出,心气败也;辞不治,果殁。

一小儿腿痈肿痛,自汗盗汗,体倦食少。余用托里之药而脓成,欲针之。或用大黄之类,令脓从大便出,致大泻腹痛。余谓∶脾胃虚脱之恶症,急服大补之剂。不信,又服前药而死。

一女子十五岁,外股肿硬,连及内股,肉色不变,右关脉缓弱,按之弦数,此脾虚而肝乘之,气血虚而色不变也,当补脾土为主。不信,另用流气饮冰黄散,泄泻腹痛,疮口开张而殁。

附汤

人参(一两) 附子(制,三钱)

上姜枣水煎,不拘时服。

余方见各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五善七恶《保婴撮要》
  2. 五善七恶《疡医大全》
  3. 五伤《中医词典》
  4. 五善七恶《冯氏锦囊秘录》
  5. 五伤《汤液本草》
  6. 五善歌《外科证治全书》
  7. 五伤《经络考》
  8. 五善《中医词典》
  9. 五伤《古今医统大全》
  10. 五善《中医名词词典》
  11. 五伤接骨膏《博济方》
  12. 五疝候《诸病源候论》
  13. 五少从运化(一首)《医经国小》
  14. 五疝《中医词典》
  15. 五神《中医词典》
  16. 五色主病提纲《望诊遵经》
  17. 五神汤《食物疗法》
  18. 五色主病《活幼心书》
  19. 五神丸塞鼻法《医方考》
  20. 五色主病《医学摘粹》
  21. 五生散《是斋百一选方》
  22. 五色主病《中医词典》
  23. 五声《中医名词词典》
  24. 五色主病《中医名词词典》
  25. 五声《中医词典》
  26. 五色诊《医门补要》
  27. 五声解《素灵微蕴》
  28. 五色诊《中医名词词典》
  29. 五声通五脏《医学摘粹》
  30. 五色油丹《中医词典》
  31. 五声主病《医学摘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