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花疮
翻花之症,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 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乘袭者,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羌活、天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葱熨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突肉不消,更以藜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 。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
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症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一小儿腿外 患痈,疮口陷而色黑,翻出如菌,久而不食,此元气虚弱,寒邪滞于患处,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及附子饼,患处渐赤,改用葱熨法而渐白,此寒邪去而元气虚,真气发见也,用补中益气汤及藜芦膏而痊。
一小儿臂患痈,疮口色白肉突翻,或如菌,或如指,用追蚀之药去而复作。余谓肝肺气虚,先用益气汤,再用托里散、藜芦膏而愈。
一女子胁间患痈,疮口色赤翻出,肉如菌,寒热如疟,此肝经血燥生风所致,先用加味逍遥散,后用加味小柴胡汤及藜芦膏而愈。
一小儿患此,疮口色赤肿痛,时出血脓,此肝经血分有热,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四剂,却以生地易熟地,月余血热渐退;又用八珍汤、藜芦膏而突肉减;用十全大补汤而元气复;又用托里散而疮瘥。
一小儿患天蛇毒,脓出后指肿大色黯,疮口 肉,手背漫肿而不赤,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憎寒发热,惟用败毒行气之药,余谓此脾胃虚弱,不能消化饮食、生长肌肉、外御风邪,非疮毒使然也。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两月余诸症渐愈。后因饮食过度吐泻,患处不红活,出清水,用异功散、葱熨法、藜芦膏而愈。
一女子臂痈,溃后疮口突肉如菌,用毒药蚀之,突肉益甚,面青寒热,经候不调,此肝经血燥而生风,脾气虚而不能生肌耳,先用加味逍遥散、五味异功散两月余,却用地黄丸、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用药腐去疮口不敛,朝恶寒,暮发热,余谓因气血俱虚而然也,法当调补脾胃,则气血自生,疮口自敛。不悟,仍攻其疮而殁。
一女子十五岁患前症,腐去而复生,面色青而或赤,余谓此肝胆二经风火妄动,盖肝血为阴为水,肝气为阳为火,宜生肾水、滋肝血使火自息,而风自灭。不信,乃用祛风之剂,致血燥妄行,疮口出血不止而死。
藜芦膏 治疮口 肉凸起,或出二三寸肉者。
藜芦(不拘多少)
上为末,以生猪脂擂和搽凸 肉上。
八珍汤
加味逍遥散(二方见发热不止)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托里散(方见热毒疮疡)
十全大补汤(方见便痈)
五味异功散(方见败毒之药)
地黄丸(方见作渴不止)
豆豉饼
葱熨法(二方见流注)

- 翻花疮《保婴撮要》
- 翻花疮《证治准绳·幼科》
- 翻花疮《外科心法要诀》
- 翻花疮《医宗金鉴》
- 翻花疮《外科大成》
- 翻花疮《中医词典》
- 翻花疮《外科正宗》
- 翻花疮《景岳全书》
- 翻花疮《奇效简便良方》
- 翻花《中医词典》
- 翻花疮方《冯氏锦囊秘录》
- 翻喉《中医词典》
- 翻花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翻唇疔《奇效简便良方》
- 翻花疮秘方《华佗神方》
- 翻船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翻花秽疮秘方《华佗神方》
- 翻白草根《本经逢原》
- 翻花起肛《中医词典》
- 翻白草《本草纲目》
- 翻花起肛《外科全生集》
- 藩署萧四爷治验丸方《曹仁伯医案论》
- 翻花起肛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 藩蔽《中医词典》
- 翻花下疳《中医词典》
- 蕃茂《中医词典》
- 翻花杨梅《中医词典》
- 蕃蔽《中医词典》
- 翻花杨梅疮《外科启玄》
- 蕃《中医词典》
- 翻花痔《中医名词词典》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