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自始出至十三日当忌外人。恐有卒暴风寒秽恶或狐臭之气触之,父母仍忌房事。若痘欲靥不靥,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胀烦躁,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转渴而死,急与木香散救之。如身热烦渴者,宜服人参麦门冬散。身热大渴,人参白术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窃谓前症乃脾胃气虚,津液不足所致,非实热为患也。如身热烦躁,手足发热,脾胃有热也,用人参麦门冬散。身热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腹胀泄泻,或寒战切牙,脾胃虚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泻气促,手足并冷,脾气脱陷也,用十二味异功散。凡疮结痂作靥,皆由元气充实而内融也。若审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见不靥而投补剂,恐不及而误矣。
一小儿十二岁,出痘不靥,腹胀泄泻不食,手足并冷。先君谓脾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一剂,诸症顿愈,再剂不时索食,但恶寒,此脾气犹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及六君子汤,而诸症愈;又用参 内托散而痂脱。
一男子三十岁,遍身发热作痛,有赤颗旬余,始知为痘,用参 四圣散、托里散各四剂,欲靥不靥,用十全大补汤数剂而痂脱。
一妊妇出痘月余,欲靥不靥,面赤晡热,此肝脾血虚而有热也,先用加味逍遥散热退,又用八珍、牡丹皮而热止。
但气血皆虚,用十全大补汤而痂脱。
一小儿出痘,贯脓不靥,症如实热,余谓血气虚甚之假热也,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渐愈,忽又恶寒,余又曰此邪气退而真气遂见虚象也,仍用前药内参、 各五钱,数剂而愈。
十全大补汤 治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少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方见气促)
逍遥散(即加味逍遥散去牡丹皮、山栀) 治乳母肝脾有热,致痘疮欲靥不靥,欲落不落。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上水煎,母子同服。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二方见痘灰白色)
六君子汤(方见痘灰白色)
五味异功散(方见寒战切牙)
人参麦门冬散(方见发热口渴烦躁不止)
人参白术散(方见靥发热)
参 托里散
托里散(二方见痘痈)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保婴撮要》
- 欲眠目不闭声嗄为狐惑为《医学纲目》
- 欲有所避(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欲寐《医效秘传》
- 欲有所忌(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欲剧时相《思考中医》
- 欲作时《思考中医》
- 欲解时要义《思考中医》
-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生理学》
- 欲解时要义《思考中医》
- 遇寒手热《儒门事亲》
- 欲解时相要义《思考中医》
- 遇仙丹《冯氏锦囊秘录》
- 欲解时《思考中医》
- 遇仙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欲解何以占三时《思考中医》
- 遇仙丹《仁术便览》
- 欲降反升《中医词典》
- 遇仙灸《冯氏锦囊秘录》
- 欲发痫候《诸病源候论》
- 遇仙立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欲发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遇仙无化丸《外科理例》
- 欲独闭户牖而处《医学纲目》
- 遇诸涂救治惊风《活幼心书》
- 欲得汗歌《伤寒百证歌》
- 喻昌(1585-约1664年)《中医词典》
- 欲刺井当刺荥《针灸素难要旨》
- 喻化鹏《中医词典》
- 欲传《中医名词词典》
- 喻嘉言《瘟疫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