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羸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仲阳云∶小儿虚羸,因脾胃不和,不能乳食,使肌体瘦弱,或大病后脾气尚弱,不能传化谷气所致。若冷者时时下利,唇口清白;热者身温壮热,肌体微黄。更当审其形色,察其见证。如面赤多啼,心之虚羸也;面青目札,肝之虚羸也;耳前后或耳下结核,肝经虚火也;颈间肉里结核,食积虚热也;面黄痞满,脾之虚羸也;面白气喘,肺之虚羸也;目睛多白,肾之虚羸也;仍审相胜而药之。又寒热二症,不可不辨。若腹痛泻利清白,不渴喜热,此属寒症,虽在夏月,宜木香丸。身热烦躁,泻利焦黄,作渴喜冷,此属热症,虽在冬月,宜胡黄连丸。皆舍时从症之治法也。

治验一小儿十三岁,面赤惊悸发热,形体羸瘦,不时面白,嗳气下气,时常停食,服保和丸及清热等药。余曰∶面赤惊悸,心神怯也;面白嗳气,心火虚也;大便下气,脾气虚也。此皆禀心火虚,不能生脾土之危症,前药在所当禁者。不信,又服枳术丸、镇惊等药,而诸症益甚,大便频数,小腹重坠,脱肛痰涎,饮食日少,余先用六君子汤为主,佐以补心丸,月余饮食少进,痰涎少止,又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而愈。毕姻后,病复作坠,时至仲冬,面白或黧色,手足冷,喜食胡椒、姜物,腹中不热,脉浮按之微细,两尺微甚,乃用八味丸,元气复而形气渐充。年至二十,苦畏风寒,面目赤色,发热吐痰,唇舌赤裂,食椒姜之物唇口即破,痰热愈甚,腹中却不热,诊其脉或如无,或欲绝,此寒气逼阳于外,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仍用八味丸而诸症顿愈。

一小儿八岁,面常青色,或时色赤,日间目札,夜睡切牙,二年余矣,服清肝降火之药益甚,形气日羸。余考绩到京,求治于余,曰∶肝主五色,入心则赤,自入则青,盖肝属木而生风,故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此禀肝肾精血不足,虚火内动,阴血益虚,虚而生风,风自火出,故变面赤目札等症耳,非外风也。遂用地黄丸以滋肾水生肝木,两月目札切牙悉止,又三月许诸症寻愈,而元气亦充矣。凡肝木之症,若肝木实热生风而自病,或肺金实热而克木者,宜用清肝降火之剂,以泻其邪气。若肝经风热而目直等症,用柴胡子散以清肝火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若肾虚而切牙诸症,用六君子汤以健脾土;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则愈。

一小儿脾气虚弱,饮食停滞,发热作渴,服泻黄散,不时下痢,余先用保和丸二服而愈;但不食恶心,面青手冷,又用六君、柴胡升麻四剂,面色痿黄,食进手温;惟形体羸甚,倦怠发热,小腹重坠,肛门脱出,用补中益气汤半夏肉豆蔻二剂而安。凡脾胃之症,若发热作渴,饮食喜冷,或泄泻色黄,睡不露睛者,属形病俱实,宜用泻黄散疏导之。若发热口干恶冷,或泄泻色白,睡而露睛者,属形病俱虚,宜用异功散调补之。若脾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

寒水侮土者,益黄散。肝木克脾者,六君加柴胡。若目睛微动,潮热抽搐,吐泻不食,宜用秘旨保脾汤。凡小儿诸病,先当调补脾胃,使根本坚固,则诸病自退,非药所能尽祛也。

一小儿五岁,形气虚羸,睡中切牙,夜间遗尿,日间频数,余以为禀肾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地黄丸鹿茸,以补脾肾而痊。毕姻后,小便频数,作渴发热,日晡益甚,恪服黄柏知母等药,以滋阴降火。后患肾痿,卧床年许,余因考绩北上,仍用前药,喜其慎疾,半载而痊。

一小儿年十一岁,面白或赤,足软不能久行,用地黄丸鹿茸年许而瘥。毕姻后,两目羞明,两足仍软,用前丸及补中益气汤而痊。后病复发,增口渴足热,头囟觉开,视物觉大,此肾虚瞳人散不能荣养,宜用地黄丸补之,有至七八岁,或十四五岁,气血既盛而自合。若纵盗色欲,戕贼真阴,亦不尽其寿矣。

一小儿体素虚弱,患咳嗽痰涎,服化痰药而痰益甚,余以为脾虚食积,先用六君、神曲山楂渐愈。后伤风咳嗽,腹胀不食,泄泻酸臭,此食滞伤脾,而肺气虚也,用六君、桔梗而愈。又饮食停滞,呕吐痰涎,喘嗽面白,余谓脾虚不能消化饮食而为痰,肺虚不能摄气归源而作喘,仍用六君子汤而愈。大凡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肺病者,因脾胃气虚不能相生,必用六君子汤。若脾胃气实,大肠不利而肺病者,用泻黄散。若心火炎烁肺金而喘嗽者,用地黄丸。

一小儿形瘦,不时咳嗽,自用参苏散一剂,更加喘急惊搐,面白或黄。余谓此禀脾肺不足,而形气虚羸,因前剂峻利,外邪虽去而肺气益虚。肺虚则宜补脾,先用异功散桔梗钩藤钩一剂,痰喘顿定;乃去桔梗,加半夏当归,再剂惊搐亦去,又加酸枣仁治之而安。年十五岁,发热痰盛,作渴面赤,形体羸瘦,用地黄丸加五味子及补中益气汤,各百余剂,而形气渐壮。若认为阴火,用黄柏知母等药,复伤生化之源,其亦不治者矣。

一小儿五岁,尚饮乳,耳前后颈间至缺盆,以手推寻,其筋结小核如贯珠,隐于肌肉之间,小便不调,面色青黄,形气羸瘦,此禀母之肝火为患,用九味芦荟丸五味异功散山栀、柴胡,与儿饮之;又以加味逍遥散,与母服之寻愈。

一小儿患虚羸,耳出秽水,左手尺关,洪数而无力,余为清肝补肾,耳中虽愈,脉未全敛。

毕姻后,患瘵症,误服黄柏、知母之类,复伤元气,不胜寒暑劳役,无日不病,几至危殆,余大补脾肾,滋养元气而愈。

一小儿患症如前,肢体消瘦,面色痿黄,大便酸臭,此脾虚食积,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治之而愈。

一小儿体瘦腹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以白术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诸症渐愈,乃以异功散、六味丸,月余而安。

一小儿患前症,身热如炙,此肝疳之症也,朝用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诸症稍愈;佐以蚵蟆丸,数服而痊。

一小儿停食发热,服芩、连、三棱等剂,饮食日少,胸腹膨胀,肢体羸瘦,余谓脾虚饮食停滞元气复伤,先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钩藤钩,数剂渐愈;又用六君、炮姜,调理而安。

一小儿虚羸昏倦,咳嗽惊悸,自用参苏散一剂,更加喘急,此脾肺气虚而妄发表也,用惺惺散微解外邪,调和胃气,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

一小儿九岁,吞酸恶食,肌体消瘦,腹中作痛,余谓食积虚羸也,用保和丸而愈。后腹中数痛,皆服保和丸,余曰∶此因脾胃虚而饮食所伤也,当调补脾土,以杜后患。不信,后腹痛喜按,余用五味异功散二剂,因未应,自用平胃散等药,腹胀作痛,余仍以异功散加木香四剂而愈。若屡用攻伐之剂,阴损元气,多致虚羸,深可慎也。

参苓白术散脾胃虚弱,饮食少思,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

白扁豆(二两半,姜汁浸,去皮微炒)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炒) 山药(各三两半) 莲肉桔梗(炒黄色) 薏苡仁 宿砂仁(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枣汤调下。

地黄丸(加肉桂一两,名加减八味丸)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眠目抽动,痰涎上涌。又治肾疳,脑热消瘦,手足如冷,寒热往来,滑泻腹胀,口鼻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遍身两耳生疮,或两耳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喑等症,其功不可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症。

人参 黄 (各八分) 白术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当归(一钱)

上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愚按∶前方若因药克伐,元气虚损,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饮食少思,或兼饮食劳倦,头痛身热,烦躁作渴,脉洪大弦虚,或微细软弱,或寸关独甚者,宜用之。凡久病,或过服克伐之剂,亏损元气,而虚症悉具者,最宜前汤。若母有脾胃不足之症,或阴虚内热,致儿为患者,尤宜用之。

钱氏异功散 治脾胃饮食少思,吐泻不食,凡虚冷症,先与数服,以正胃气。(即五味异功散见内钓)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脾胃虚,儿患此症,亦当服之。

四君子汤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肌肉羸瘦。(方见内钓)

保和丸 治饮食停滞,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或吐泻腹痛。(加白术一两,即大安丸

神曲(炒) 山楂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炒,五钱)

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愚按∶前方行气克滞之剂,若元气无亏,暴停乳食,而致斯症者,宜用此消导之。若元气虚弱,而乳食所伤者,必调补胃气为主,而佐以消导。若乳食已消而作呕者,乃胃气被伤,当用异功散补之,不宜仍用前药,重损胃气,治者审之。

肥儿丸 治肝疳食积,肢体消瘦,二便不调。

黄连 神曲 木香(各一两五钱) 槟榔(二十个) 肉豆蔻(二两煨) 使君子(酒浸去皮) 麦芽(各四两上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若食积五疳,发热口干,大便不调,小便不清,或颈项结核,发稀成穗,寒热作渴,宜用之。若脾胃稍虚者,用五味异功散兼服。虚甚者,异功散为主,佐以前药。

枳术丸(方见癖块)

六君子汤(方见内钓)

四神丸(方见脱肛)

八味丸(方见肾脏)

柴胡栀子散

四物汤(二方见急惊)

九味芦荟丸(方见疳症)

加味逍遥散(方见内钓)

白术散(方见积滞

虾蟆丸(方见疳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虚羸《保婴撮要》
  2. 虚羸《济阴纲目》
  3. 虚羸《麻科活人全书》
  4. 虚羸《证治准绳·女科》
  5. 虚羸《小儿药证直诀》
  6. 虚羸《张氏医通》
  7. 虚羸《女科证治准绳》
  8. 虚羸《证治准绳·幼科》
  9. 虚羸第八十一问《婴童百问》
  10. 虚羸《医述》
  11. 虚羸候《诸病源候论》
  12. 虚羸《医学纲目》
  13. 虚羸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4. 虚痨续论《医学从众录》
  15. 虚冷腹痛《中医词典》
  16. 虚痨诗《医学实在易》
  17. 虚冷气《普济方·针灸》
  18. 虚痨久嗽加减主方《痰火点雪》
  19. 虚里《经络全书》
  20. 虚痨不治证《医学从众录》
  21. 虚里《中医词典》
  22. 虚痨《医学三字经》
  23. 虚里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4. 虚痨《医学从众录》
  25. 虚里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6. 虚痨《医学实在易》
  27.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28. 虚痨《中医词典》
  29. 虚痢《中医词典》
  30. 虚劳最重脾肾论《校注医醇剩义》
  31. 虚淋《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