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门
急惊风之症,小儿气体壮实,前数日发烧,令口鼻中气热,大便结,小便臊,惊风大作,喉中有热痰者,速服∶
怯风败毒散
羌活 防风 独活 前胡 虫蜕(去足) 天麻 苏荷 荆芥 桔梗 黄芩(各一钱) 甘草胆星 白芥(各三分) 灯芯(引)
抱龙丸 治急惊发搐。
胆南(一两) 竺黄(三钱) 辰砂(飞过,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麝香(二分)
甘草汤为丸,苏荷汤下,服后吐痰即愈。
泻青丸 治急惊,木旺生风,口眼歪斜;并治小儿内热,火泻若酱色者,神效。
酒水为丸,茶清下,煎汤亦可。
慢惊之症,缘小儿吐泻之后得之者多,或久病之后,或急惊用药攻降太甚,皆原脾胃虚损。其症神昏气喘,或大热不退,或乍寒乍热,或面色淡白,青黄,二便清白,甚至吐泻,四肢厥冷,喉内痰鸣,角弓反张,手足抽掣等状,速服∶
逐寒荡惊汤 治小儿气体本虚,或误寒凉,泄泻呕吐,转为慢惊。必致手冷、唇白,便清者,最宜并治发痧腹痛等症。
白胡椒 干姜炒 肉桂(各一钱) 丁香(十粒) 上四味共为细末,以灶心土煎水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灌之,服后理中方,定获奇效。
逐寒荡惊汤最宜多配真为至宝灵丹丸。有危症,探小儿口中气息冷热,小便青黄。无论小儿口渴,舌燥,手探口中气息微冷,便清者,速用如神,功难尽述。余手经验,已治多人。惟火极似水者,必眼眵干结,小便赤色,口渴气壮,身轻目张者,切勿服此。
加味理中地黄汤 此方助气补血,却病回阳。专治小儿精神已亏,血气大坏,瘦弱至极,皆可挽回,真有参天回元之功。
熟地 当归 枸杞 枣仁 箭 炙 焦术 党参(炙。各二钱) 枣皮 肉桂 故纸 干姜(炒) 炙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胡桃(一个) 为引,外用灶心土二两煮水煎药,加雄片五分亦可。如咳嗽,加百合、金樱子各一钱,大热不退加白芍一钱,泄泻不止,加丁香六分。
熟地(三钱) 山药 扁豆炒 焦术(各二钱) 黑姜 吴萸 炙草(各六分)
景岳六味回阳饮 治慢惊四肢厥冷。

- 惊风门《幼科切要》
- 惊风论《叶选医衡》
- 惊风门《丹台玉案》
- 惊风结核《保婴撮要》
- 惊风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惊风后余证《幼科发挥》
-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 惊风概说《儿科要略》
-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 惊风腹痛《中医词典》
- 惊风门《幼科推拿秘书》
- 惊风烦渴《中医词典》
- 惊风门《幼科指南》
- 惊风二十四图《婴童类萃》
- 惊风门(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惊风定生死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 惊风门要药《冯氏锦囊秘录》
- 惊风第二十问《婴童百问》
- 惊风内《幼幼新书》
- 惊风不治证《古今医鉴》
- 惊风内钓啼《中医词典》
- 惊风不醒《奇效简便良方》
- 惊风辟妄《幼幼集成》
- 惊风辨《儿科萃精》
- 惊风辟妄《慈幼便览》
- 惊风八候《幼科心法要诀》
- 惊风热《中医词典》
- 惊风八候《医宗金鉴》
- 惊风失语《奇效简便良方》
- 惊风八候《中医词典》
- 惊风死症歌《陈氏幼科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