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惊风论

《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惊风一证,从来谬认,盖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充长。阳则有余,阴则不足,不比七尺之躯,阴阳交盛也。惟阴不足,阳有余,故身内易至于生热。热甚则生痰生风生惊,亦所恒有,设当日直以四字立名,曰热痰风惊。则后人不炫,因四字不便立名,乃节去二字,以惊字领头,风字煞尾,使后人不能解,遂以为奇特之病。且谓此病有八候∶以其头摇手痉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卒口噤脚挛急也,而立目斜心乱搐搦之名;以其脊强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张之名,相传既久,不知其妄造,遇见此等证出,无不以为奇特。

不知小儿之腠理未密,易于感冒风寒,风寒中人,必先入太阳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是以病则经脉强,因经脉牵强,则生抽掣搐搦角弓反张。种种名目,而用金石药镇坠,外邪深入脏腑,千中千死,万中万死,间有体坚证轻得愈者。又诧为再造奇功,遂至各守专门,虽日杀数儿,不知其罪。如方书有云∶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此等糊语,竟出自高明,偏足为惊风之说树帜,曾不思小儿肌肉柔脆,不耐风寒,初传入太阳一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势已极于本经,汤药乱投,死亡踵接,何由见其传经耶。此所以误言小儿无伤寒也,不知小儿易于外感,易于发热,伤寒为独多,世称为惊风者即是也。小儿伤寒,要在三日内即愈为贵,若待经尽方解,必不能耐矣。又刚痉无汗,柔痉有汗,小儿刚痉少,柔痉多,世医见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往往以慢惊风证为名,而用参、附、 、术等药,闭其腠理,热邪不得外越,亦为大害。所以凡治小儿之热,但当彻其出表,不肯引其入里也,仲景原有桂枝,若舍而不用,从事东垣内伤为治,毫厘千里,最宜详慎。又新产妇人,去血过多,阴虚阳盛,其感冒发热,原与小儿无别,医者相传,称为产后惊风,尤堪笑破口吻。然小儿亦非无惊风病也,一二岁时气怯神弱,凡遇异形异声,骤然跌仆,皆生惊畏,其候面青粪青,多烦多哭,略有所触,则洒洒然,时恐惧不宁,不比热邪塞窍,神识昏迷,对面撞钟放铳,全然不闻者,斟酌细勘自识,从来混治之误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选医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1. 惊风论《叶选医衡》
  2. 惊风结核《保婴撮要》
  3. 惊风门《幼科切要》
  4. 惊风后余证《幼科发挥》
  5. 惊风门《丹台玉案》
  6. 惊风概说《儿科要略》
  7. 惊风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8. 惊风腹痛《中医词典》
  9.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10. 惊风烦渴《中医词典》
  11. 惊风门《小儿推拿广意》
  12. 惊风二十四图《婴童类萃》
  13. 惊风门《幼科推拿秘书》
  14. 惊风定生死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15. 惊风门《幼科指南》
  16. 惊风第二十问《婴童百问》
  17. 惊风门(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18. 惊风不治证《古今医鉴》
  19. 惊风门要药《冯氏锦囊秘录》
  20. 惊风不醒《奇效简便良方》
  21. 惊风内《幼幼新书》
  22. 惊风辨《儿科萃精》
  23. 惊风内钓啼《中医词典》
  24. 惊风八候《幼科心法要诀》
  25. 惊风辟妄《幼幼集成》
  26. 惊风八候《医宗金鉴》
  27. 惊风辟妄《慈幼便览》
  28. 惊风八候《中医词典》
  29. 惊风热《中医词典》
  30. 惊风八候《中医名词词典》
  31. 惊风失语《奇效简便良方》

《叶选医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