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医述》书籍目录

经义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素问》)

论证

崩如山冢 崩,言其血之横决莫制也;漏如漏卮难塞,言其血之漫无关防也。原其致病之由∶有因冲任不能摄血者;有因肝不藏血者;有因脾不统血者;有因热在下焦,迫血妄行者;有因元气大虚,不能收敛其血者;又有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而下者。(《临证指南》)

崩漏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虚者主于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实者主于污瘀恶血、痰涎郁滞。虚则为寒、为冷。实则为火、为热。

○崩本血病,而有气虚者,血脱气亦脱也。阴阳相维,互为其根。阴血大下,阳不能维,当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萧慎斋)

血大至曰崩,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更有崩甚腹痛者,人多疑恶血未尽;又见血色瘀黑,不敢止截。

凡血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瘀血。以瘀为恶,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者乎?

○瘀而腹痛,血行则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则痛止。(戴复庵)

热则流通之说,俗解大谬。流通者,流通于经络之中,非流通使下行也。盖血随气行,气旺则周流不息,血即随之而周行于身。故欲止崩漏,当使血归经,欲血归经,当先补气。气属阳,得温暖则阳回气旺,故曰热则流通。若气虚而寒,则凝涩矣。凝涩则不能流行周身,涓涓不断,而成漏下之证。(吴天士)

论治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金匮》)

陷经者,谓经血下陷,即今之漏下、崩中病也。黑不解,不成文。胶姜汤,方亦缺。(《医宗金鉴》)

臣亿等校诸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妊娠中胶艾汤。(魏荔彤)

暴崩暴漏,宜温宜补;久漏久崩,宜清宜通。(《临证指南》)

治崩之法∶有消逐污血者;有寒凉降火者;有收涩固脱者;有大升大降者;有扶脾健胃者;有补气补血者;有温暖下焦者。种种不一。(萧慎斋)

崩为急证,漏是缓病。崩是大怒伤肝,冲动血海,或火盛血热沸腾;漏则房劳过度,损伤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或多火而血不安。崩宜理气降火,兼佐升提;漏宜滋阴,培养气血,兼佐制火。(李太素)

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谓之崩中。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可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无所根据。(方约之)

血崩之证,为卫弱营盛,治当扶阳抑阴。然不可峻补其阳,恐药之热气胜,而反助其阳盛也;亦不可直抑其阴,恐药之寒气胜,而又益其阳虚也。(程扶生)

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来骤,其治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难。凡血因崩去,势必渐少,少而不止,病则为淋。此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及冲任而然。崩淋既久,真阴日亏,多致寒热咳嗽,脉见弦数豁大。此乃元气亏损,阴虚假热。当用参、术、归、地甘温之属,峻培本源,但得胃气未败,受补可救。若不能受补,而日事清凉,苟延目前,终非吉兆。(张景岳)

崩中多用止血补血药不效,此阳乘于阴,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是也。心主血,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止。(许叔微)

血藏于肝,肝气不升,则热迫于下,血不能藏,而趋于下。况厥阴之经脉环阴器,廷孔、前阴皆属之。荆芥升肝气,香附理脾气,条芩除内热,四物养血,故能收功。(武叔卿)

崩证药多用醋炒者,醋能收敛故也。(王节斋)

脉候

阴虚阳搏,谓之崩。(《素问》)

《经》云∶阴虚者,尺脉虚浮也。阳搏者,寸脉弦急也。是为阴血不足,阳邪有余。(武叔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崩漏《医述》
  2. 崩漏《医学入门》
  3. 崩漏《寿世保元》
  4. 崩漏《续名医类案》
  5. 崩漏《临证指南医案》
  6. 崩漏《女科指要》
  7. 崩漏《张聿青医案》
  8. 崩漏《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9. 崩漏《古今医鉴》
  10. 崩漏《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11. 崩漏《顾松园医镜》
  12. 崩漏《中医词典》
  13. 崩漏《古今医案按》
  14. 崩漏《四圣心源》
  15. 崩漏《明医指掌》
  16. 崩漏《医学集成》
  17. 崩漏《丹溪心法》
  18. 崩淋门《丹台玉案》
  19. 崩漏《仁术便览》
  20. 崩淋经漏不止《妇人规》
  21. 崩漏《回春录》
  22. 崩淋经漏不止《景岳全书》
  23. 崩漏《丹溪手镜》
  24. 崩久不止《竹林女科证治》
  25. 崩漏《丹溪治法心要》
  26. 崩后下白带《竹林女科证治》
  27. 崩漏《妇科玉尺》
  28. 崩带《血证论》
  29. 崩漏《脉因证治》
  30.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31. 崩漏《中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