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朝

《医述》书籍目录

痘出七日,阴中之阳尽达于外,内则空虚,如釜中甑内之气,阳起一分,阴长一分,故其浆也,宜渐而黄,根下血晕,宜渐而紧,如腺围定,不铺散,不灰黯,昼夜不痛楚,饮食倍常,大便少,身热微微,吉兆也,反是者逆。至是决死生,惟视血晕紧散,脓色真伪耳。真者宝色光彩,伪则色如土黄。紧者气能拘血化毒也,散则气虚散而华,气将绝矣。血晕全无者死。脓者毒所化也。诀曰∶六日以后专看脓色。故有脓则生,无脓则死。

使或有或无,而根脚不红,或连肉灰红,作痒烦躁,目封欲开,作泻干呕,不食少睡,此气虚不能拘血化毒也,急峻补之。倘此时尚见舌黑有刺,生意绝矣,不惟不容补,即补之何益?(程华仲)

七、八朝,面部浆未灌足,早结干红疤 ,而头顶不收,下部犹灌者,无妨,但宜攻发,不得早用清利。

○七、八朝,面部虽有真浆,下体纯是清水,不切牙,不作泻者,参、 酝酿亦可收功。若切牙泄泻,擦破皮塌不成疤 者,谓之外剥,不治。

○七、八朝,先灌者虽收,后出者方灌,只宜攻发后者,不得早用清利。

○痘至八朝,音咽忽有痰声,虽痘色不变,亦要提防,九朝气急腹胀,恐从此始。(《橡村痘诀》)

痘至七日,当用参、 等助浆,恐于火毒相戾,所以六朝以前,须预着力清解,使火毒净尽为妙。若清解未净,而清补并用,必致减去参、 之力,所以药不应手。(徐仲光)

行浆

浆之不浆,胀之不先,浆之斯浆,胀之而藏。其浆也,气血齐盈,水火均平,毒孤而熟化其根。夫痘之浆,毒之化也,毒所由化,气至而水盈焉,水盈而血生焉,使不干焦而成薄脓。气之至焉,水足而火行焉,火行而毒熟焉,能蒸烂其毒而成稠脓。故火不得水不蒸,水不得火不腾。浆而不浆,不责其毒,不责其血,惟求其气。浆而不稠,毒不尽化,温而扶之。因泻不稠,气下泄也,温扶而升之。浆而不浆,恣其补益,幸而毒腐,真元惫极,气机以息,是成板黄,主客俱伤,不免死亡。

浆已成熟,气不能接,犹弓开难满,忽下陷而泄,目为之开,势在危急,但观其痘色犹未变,半日之间数倍补益,生犹可得。大抵痘之生死,系于浆之有无;浆之有无,系于胀之起伏;胀之起伏,系于身之气血;身之气血,系于中之水火。水乃后天之形气,火乃先天之元气,此起胀行浆之微妙也。(《黄帝逸典》)

行浆自头面始,头面有洋,自能顺行而下,渐转黄熟。所谓洋者,如玉中之绵,水中之云,光彩活动,二日过肩,三日过膝。若头面虽灌,而清淡无洋,不过肩者,必成外剥,不过膝者,必有余毒。

○予师口授云∶看浆必要有洋。凡浆起必要浮胰,伞顶看脓,痘必要如豆煮熟,中心一样。其言最形容的当。

○浆清多是体虚,皮浓而不灰者,参、 、乳酒、鸡汁、羊肉之属酿之,自可成脓结 。皮薄者,擦之即成外剥,泄泻切牙,内攻不能救矣。

○灌不起有二证∶一为血热,一为气虚。血热者毒结而不化,急宜凉血解毒;气虚者灰白顶陷,毒凝不运,急宜补气。其他形状多般,总不离此二者。

○灌不起,体虚者十之七,血热者十之三。或清或补,佐以攻发,多有成功。若体虚而夹毒,血热而伤气者,清中补,补中清,生死关头,端在乎此。

○灌脓时要有腥气,无腥气必无真浆,急宜攻发。

○抢浆者,稀痘无之。稠密之痘,未至浆期,先灌数粒,其色黄熟,此火毒所迫,气血不能主持,与伤科未老先白头同病,急宜泻火

○血浆者,火甚也。痘之为用,全赖火以成功,火固不可尽泻,然亦不宜太盛,温温养之,则浆成矣。浆者血之变也。火甚则血不及变而即行,故成血浆,不急泻火。有色紫烦闷而告变者,泻火则色淡而浆渐浓,亦自成疤而愈。

○血浆与紫 不同∶间发者为紫 ,擦碎则纯是清水;胸背腰腹一片红者为血浆,碎之则是未变脓之血也。

○停浆者,浆半行而忽止,非气血之虚,亦毒之结也。由于营卫不和,或寒暑之气逆之。速宜斟酌用药,不尔,轻则鬼肿发,重则内攻矣。(《橡村痘诀》)

浆行七日,肿要过项,浆要过胸。肿者,毒外出也;言过胸者,从上下也。至阳物亦要灌,乃宗筋之会也。

两脚不灌不妨。

○两臂亦宜满,不然,临收时必不食而生他变。手臂,脾所主也。

○珠不在大,在乎体之明;浆不在足,在乎色之正。土黄者,黄而无彩也。

○灌脓时,额上形如汤泡,皮肉尽赤而干,此气自尽不能拘血,血亦不能附气而制毒,必死。诸痘才灌,而两唇先黄硬,此毒先入脾,失次序矣,必死。擦破而疮痕隐隐有生意,此秽触也,勿作死证治。(程华仲)

看脓之法,火照之内外光润,手按之皮薄软陷者,无脓也。火照之而内暗,手按之而如鼓者,有脓也。

○凡灌浆时,必认得毒已解尽,方可一心温补。若遇寒证,加姜、桂亦可。但毒未解尽者,须带丹参辈以清火;僵蚕之妙,以其助浆兼解毒也。

○痘浆已足,即宜清凉解毒,兼利小水,则毒不留于内,从小便泄去,而湿润之气,转而为燥,庶 收而余毒得免。(《仁端录》)

漏浆

痘作脓窠之时,最要皮浓包裹完固。若脓未成,忽然疮头有孔,其水漏出,或结聚成团,堆于孔外者,或水去囊空而干黑者,俗名漏疮,必死。若脓熟之后,囊皮亦熟,浆水沸出,因而结 者,此头额正面之间多有之,俗谓堆屎收,不可以漏疮例论。盖漏疮脓未成,堆屎收脓过熟也。(万密斋)

涸浆

涸浆,即空壳之异名。痘形虽圆绽,而内实空虚,未几则涸极而色变矣。然此固属气血两虚,殊不知又系火烁金枯之故。盖火炎而枭毒攻冲,则血热不能化浆矣;金燥而肾水枯竭,则气陷而成内虚矣。故一见涸机,宜急以黄连生地犀角紫草以清火毒,继以参、 、归、地培补气血,杜燥势于未萌,续真元于未竭,乃克有济,稍一迟缓,定难疗矣。(《冯氏锦囊》)

板黄

痘脓成而色黄者,中央土之正色也。况浆之化源,由于脾胃,自宜黄润光华。故痘浆既重乎饱满,而尤贵乎脓之黄活,此顺理也。若阴阳离其正气,枭毒肆其残虐,则囊房销铄,而脓浆之澄灌于中者,腻滞牢贴,如物之枯萎而黄,乃气血不荣于内。是以死涩而不活动,干蜡而不明黄,以手按之,凝结板实,名为板黄,则湿润之气全无,化源之机绝矣。(《冯氏锦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八朝《医述》
  2. 八宝散《仁术便览》
  3. 八冲《中医词典》
  4. 八宝全鸭《保健药膳》
  5. 八搓针歌《重楼玉钥》
  6. 八宝藕粉《保健药膳》
  7. 八段导引法《养生秘旨》
  8. 八宝粉中的游离汞、铅会伤人吗?《中医之钥》
  9. 八段锦《中医养生学》
  10. 八宝饭《保健药膳》
  11. 八段锦《中医词典》
  12. 八宝豆腐《保健药膳》
  13. 八段锦《心医集》
  14. 八宝丹(一)《外科传薪集》
  15. 八段锦《脉诀刊误》
  16. 八宝丹(四)《外科传薪集》
  17. 八段锦导引法《养生导引秘籍》
  18. 八宝丹(三)《外科传薪集》
  19. 八段锦诗《心医集》
  20. 八宝丹(二)《外科传薪集》
  21. 八段杂锦歌《寿世传真》
  22. 八宝丹《回生集》
  23. 八儿不汤《饮膳正要》
  24. 八宝丹《目经大成》
  25. 八法《中医名词词典》
  26. 八宝丹《救伤秘旨》
  27. 八法《中医词典》
  28. 八百岁菊爽茶《茶饮保健》
  29. 八法《针灸聚英》
  30. 八 冬温温毒《医效秘传》
  31. 八法八穴歌《针灸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