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第五)
气虚、血虚、血热、血崩,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在寒,学人宜再思之。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观此可知矣。急则治其标,白芷汤调百草霜,甚者,棕榈皮灰极妙。后用四物汤加甘草、生姜调理。因劳者,用参、 带升补药;因寒者,干姜;因热者,黄芩。崩过多者,先用五灵末一服,当分寒热。五灵脂能行能止。一妇血崩,用白芷、香附,等分为末,作丸服。
又方,用生狗头骨烧灰存性,酒调服,或入药服之。
又方,五灵脂半生半熟,为末,酒调服。气虚、血虚者,皆以四物汤加参、 。漏下,乃热而虚,四物汤加黄连。
治崩漏四物汤加香附、白芷、黄芩、阿胶、干姜。又有血热崩者,大剂解毒汤。
治血崩,四物汤调苍耳灰服之。有大惊恐而崩漏者,多因气所使而下∶香附(炒至黑一钱) 白芍药(一钱炒)
川芎(五分) 熟地黄(一钱) 黄 (五分) 白术(一钱) 地榆(五分) 蒲黄(五分炒) 人参(五分) 升麻(三分) 当归(一钱) 煎服。甚者,调棕毛灰一钱服。崩中血不止,生蓟根汁服半升,定止。

- 崩漏《丹溪治法心要》
- 崩漏《丹溪手镜》
- 崩漏《妇科玉尺》
- 崩漏《回春录》
- 崩漏《脉因证治》
- 崩漏《仁术便览》
- 崩漏《中医妇科学》
- 崩漏《丹溪心法》
- 崩漏《女科指掌》
- 崩漏《明医指掌》
- 崩漏《也是山人医案》
- 崩漏《古今医案按》
- 崩漏《女科秘要》
- 崩漏《顾松园医镜》
- 崩漏(经崩)《中医名词词典》
- 崩漏《古今医鉴》
- 崩漏案《丁甘仁医案》
- 崩漏《张聿青医案》
- 崩漏标本证治《塘医话》
- 崩漏《临证指南医案》
- 崩漏标本证治《竹林女科证治》
- 崩漏《寿世保元》
- 崩漏不止证治《竹林女科证治》
- 崩漏《医述》
- 崩漏带下《卫生宝鉴》
- 崩漏《医学入门》
- 崩漏方《女科指掌》
- 崩漏《续名医类案》
- 崩漏方论(妇科心镜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崩漏《女科指要》
- 崩漏分诸证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丹溪治法心要》
- 作者:朱震亨、??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