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

《医述》书籍目录

病患服药,煎熬制度,必令亲信人煎,铫器涤净油腻。用新汲水酌量多少,慢火煎熬,分数滤渣取汁,服之无不效。(李东垣)

凡煎汤药,以主治之君药先煮数沸,后入余药,文火缓熬得所,勿揭封盖,连罐取起,坐凉水中候温服之,庶气味不泄。若遽乘热揭封倾出,则气泄而性不全矣。煎时不宜烈火,其汤腾沸,耗蚀速涸,药性未出,气味不纯,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责药不效,咎将谁归?

○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根据方多少,大略药二十两,用水一斗,煮四升,以此为准。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医宗粹言》)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之治病,可不讲乎?法载古方,种种各殊。

麻黄汤先煮麻黄去沫,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而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以助药力,此又一法也。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以甘澜水先煎茯苓。如五苓散则以白饮和服,服后又当多饮暖水。小建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饴糖大柴胡汤则煎减半去渣再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煎药成而后纳大黄。其煎之多寡,或煎水减半,或十分煎去二、三分,或止煎一、二十沸。煎药之法,不可胜数,皆各有意义。大都发散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

故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盖病家之常服药者,或尚能根据法为之,其粗鲁贫苦之家,安能如法制度,是以病难愈也。若今之医者亦不能知,况病家乎?(徐灵胎)

凡汤中用阿胶饴糖芒硝,皆须待汤熟去渣,内净汁中煮二、三沸,俟溶化尽,倾盏内服。

○凡汤中用完物,如干枣莲子乌梅决明、青箱、蔓荆、萝卜、芥、苏、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虽煮之终日,米味岂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汤泡,去皮尖及双仁者,或捣如泥,或炒黄色,或生用俱可。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类,皆须打碎,迟后入药,煎数沸即起,久煎香气消散,是以效少。

○凡汤中用犀角、羚角,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后入药,或磨汁入药亦通。(《广笔记》)

琥珀木体,冲服则浮;辰砂石质,冲服则沉。若加一、二分于煎剂,不能入胃,用之何益?凡用必先为末,置器中,以蜜调匀,然后以汤冲服。用棕、发灰亦宜先用蜜调,不尔则泛。(许宣治)

煎药用水,当以药五钱,水一盏半为率。(《活人书》)

凡煎药用水,亦各有宜。如治湿肿浮胀,而欲使利水道,则取长流水,以流长源远,其性通达,直引四肢之间也。如治二便不通,及足胫以下风湿,则取急流水,以其湍纵峻急,性速下也。

如治痰饮郁滞而欲吐发升散,则取逆流水,以其性逆倒流,洄澜涌决也。如治中气不足,则取春雨水,有阳道发生之意也。如治下元不足,则取井华水,盖清晨井中天一之气浮结于面,有补阴之功也。如治火热阳证,则取雪水,大能退热也。如治伤寒阴证奔豚等疾,则取甘澜水,盖盛之于缸,扬过千遍,水珠沫液盈溢于面,性柔味甘,能和气也。如治脾胃虚弱泄泻不食等证,则取池潦水,盖停蓄既久,不流不动,殊有土气,能助脾元也。如治阴不升,阳不降,乖隔诸疾,则取阴阳水河井各半,阴阳相成,可升可降,而使气平者也。(《雷公炮制》)

病家各药各罐,勿与他人共享。恐彼煎攻克,此煎补益,彼煎寒凉,此煎温热。譬如酒壶泡茶,虽不醉人,难免酒气。(《吴医汇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912 1294 781 886 1015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煎药《医述》
  2. 煎丸紧要条例《冯氏锦囊秘录》
  3. 煎药法《中医名词词典》
  4. 煎蜜导方《时方妙用》
  5. 煎药法《中医词典》
  6. 煎麦散《博济方》
  7. 煎药法《伤寒六书》
  8. 煎厥论《医经溯洄集》
  9. 煎药法论《医学源流论》
  10. 煎厥《医述》
  11. 煎药服药法《慎疾刍言》
  12. 煎厥《医学读书记》
  13. 煎药诀《秘传眼科龙木论》
  14. 煎厥《中医词典》
  15. 煎药有法《寿世青编》
  16. 煎厥《圣济总录》
  17. 煎药则例《古今医统大全》
  18. 煎厥《中医名词词典》
  19. 煎油法《是斋百一选方》
  20. 煎红丸《冯氏锦囊秘录》
  21. 煎煮《圣济总录》
  22. 煎膏子方《冯氏锦囊秘录》
  23. 拣乳母法《圣济总录》
  24. 煎膏剂《医院药学》
  25. 拣乳母法一首《外台秘要》
  26. 煎膏法《异授眼科》
  27. 茧唇《中医名词词典》
  28. 煎甘草膏子法《是斋百一选方》
  29. 茧唇《中医词典》
  30. 《中医词典》
  31. 茧唇《口齿类要》

《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