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

《医述》书籍目录

经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东方生风,风生木。(《素问》)

哲言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风,风主动。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木气鼓之,故动,所谓风淫末疾也。此证在壮年,属热极生风;若病后、老年,属血液衰少,不能营养故也。(《张氏医通》)

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和柔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倘津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螈 痉厥矣。治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丸地黄饮子、复脉等方,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浓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补心丹、枕中丹,清营中之热,佐以敛摄神志。若因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则有二陈、龙荟。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法用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阴、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然肝风一证,患者甚多,从古无此病名,医每忽略,特为拈出,以便后学考核云。

○肝为风木之脏,将军之官,性急而动,故肝脏之病,较之他脏为多,而于妇女尤甚。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本脏见证,仲景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又《内经》所载肝病,难以尽述。大概其脉必弦,胁或胀或痛,偏寒偏热,或先厥后热。若一犯胃,则干呕吐酸脘痞不食;克脾则腹胀肢麻,便或溏或不爽。治法有阴阳虚实之殊。若肝阴胃汁未亏,肝阳亢逆犯胃,用药则远柔用刚,泄肝如吴萸、椒、桂,通胃如半夏、姜、附,加益智、枳、朴等,则兼运脾阳。中虚必用人参,如大半夏汤附子粳米汤、进退黄连;泻心、治中,温胆等汤是也。若肝阴胃汁已虚,木火炽盛,风阳扰胃,用药忌刚用柔。养肝则阿胶生地白芍麻仁木瓜,养胃则人参麦冬粳米。至于平治之法,则刚柔寒热兼用,乌梅丸安胃丸逍遥散。若四君、六君、异功、戊己,则必加泄肝之品。用桑叶丹皮者,桑叶轻清,清泄少阳之气热,丹皮苦辛,清泄肝胆之血热。用金铃子散者,川楝苦寒,直泄肝阳,延胡专理气滞血涩之痛。如呕吐不食,胁胀脘痞,医者但认为脾胃之病,不知实由肝邪所致。且世人但知风、劳、鼓、膈为四大证,不知土败木贼,延至不救者多矣。(《临证指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肝风《医述》
  2. 肝风《中医词典》
  3. 肝风《临证指南医案》
  4. 肝发淋症《中医词典》
  5. 肝风《张聿青医案》
  6. 肝恶风《中医词典》
  7. 肝风《吴鞠通医案》
  8. 肝恶风《中医名词词典》
  9. 肝风《友渔斋医话》
  10.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临床生物化学》
  11. 肝风《邵兰荪医案》
  12.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临床营养学》
  13. 肝风《何澹安医案》
  14.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病学》
  15. 肝风积热《银海精微》
  16.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7. 肝风筋脉抽掣疼痛《圣济总录》
  18.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19. 肝风脉案《类证治裁》
  20.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营养学》
  21. 肝风目暗内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22. 肝动脉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肝风目暗疼痛《银海精微》
  24. 肝动脉《临床肝移植》
  25. 肝风目睛内障《中医词典》
  26. 肝疔《中医词典》
  27. 肝风内动《中医名词词典》
  28. 肝的再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29. 肝风内动《中医词典》
  30.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31. 肝风疝《中医词典》

《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