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

《医述》书籍目录

经义

岁土不及民,民病飧泄霍乱

○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

○土郁之发,为呕吐霍乱。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行,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

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灵枢》)

哲言

病有霍乱者何?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张仲景)

病有干霍乱、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泄出,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干霍乱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泄出,壅闭正气,隔绝阴阳,烦扰闷躁,喘胀而死者多矣。(成无己)

上吐下利,烦扰躁乱,谓之霍乱,与但称吐利者有异。盖暴于旦夕者为霍乱,可延至数日者为吐利。

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此病多发于夏秋之交,寒月亦间有之。昔人云∶多由伏暑所致,未必皆然。大抵湿土为风木所克,故呕泻者,湿土之变也;转筋者,风木之变也。(《张氏医通》)

霍乱者,以其上吐下泻,反复不定,而挥霍撩乱故名。此寒邪伤脏之病也。尽有外受风寒,寒气入脏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内伤食饮而病者;有伤饥失饱而病者;有水土气令寒湿伤脾而病者;有旱潦豪雨,清浊相混,误中沙气阴毒而病者,总皆寒湿伤脾之证。邪在脾胃,则中焦不能容受,故从上而出则为吐,从下而出则为泻。且凡邪之易受者,以其脾气本柔,既吐既泻,则脾气更虚。故凡治此证者,必以和胃健脾为主。若寒少滞多,则但以温平调之;若滞因于寒,则非温热之剂不能调也。而诸家有言为火者,谓霍乱多在夏秋之间,岂得为寒?不知夏秋之交,正多脏寒之病。盖一以盛暑将杀,新凉初起,天人易气,寒之由也。一以酷燥当令,生冷不节,疾病因时,寒之动也。人以夏秋之外热易见,而脏腑之内寒难窥,故但知用热远热,而不知用寒远寒,多致误也。

○霍乱转筋,甚至牵缩阴丸,痛迫少腹,最为危急,此足阳明、厥阴气血俱伤之候也。观河间曰转筋,《经》云反戾也。热气燥灼于筋,则挛 而痛,火主燔灼燥动故也;或以为寒客于筋者,误也。盖寒虽主于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为转筋乎?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丹溪亦曰∶转筋属于血热。余谓此言,总属偏见。试以《内经》质之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此非反折筋急之病乎!

而何以谓之热也?夫所谓转者,以其坚强急痛,有如扭转之状。而河间曰,转者,动也。则可谓强矣。且凡患者必于吐泻之后乃有此证,未闻吐泻之前而先见转筋者也。若转于吐泻之前而谓之火,犹可云因火而病也。既转于吐泻之后,则上下皆已火去,岂因吐泻而反生火耶?盖阳明为脏腑之海,主润宗筋。此证以阳明血气骤损筋急而然,本非火也。陈无择曰∶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宗筋失养,必致挛急,甚则卵缩舌卷,此说始为切当。(张景岳)

暑月痉证与霍乱同出一源。风自火生,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戕及太阴则泻,是名霍乱。窜入筋中则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但痉证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内炽,不免逼乱神明,故多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势外解,不致循经内走,故少厥。此痉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煽,则逼入膻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及诸筋而转筋。

又痉之挛急,乃湿热生风。霍乱之转筋,乃风来胜湿。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反者死。

胃液干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干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益炽;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薛生白)

霍乱新定,不可即与谷食。恐中焦未清,反助邪气,必待过一、二时,饥甚方可渐与米饮。若遽进谷食,下咽立毙。(《证治汇补》)

补编

霍乱,头疼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张仲景)

冒暑之霍乱吐泻,以治暑为主。避暑之霍乱吐泻,以和中温中为主。(喻嘉言)

霍乱,乃湿土兼风木为害,治宜疏风散寒,利湿降火。邪在上者宜吐,以提其气。惟吐利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大渴喜冷,或恶寒逆冷,或发热烦躁,欲去衣被,此阴盛格阳,不可误认热证,妄投凉药,宜四逆理中汤冷服。(《证治汇补》)

夏秋感冒,吐泻霍乱,六和汤为要药。其有身热烦渴,气粗喘闷,或吐泻厥逆躁扰者,此伤暑霍乱也,宜香薷饮冷服。甚则厥逆少气,唇面爪甲皆青,六脉俱伏,吐出酸秽,泻下臭恶,便溺黄赤者,此火伏于厥阴,为热极似阴之候,急作地浆竹叶石膏汤,误作寒治必死。

○举世治霍乱,不问虚实寒热,概用藿香正气散

不知此方专主胃气不和,阴阳错乱;或夏秋寒热交加,饮食冷热并进;及水土不服之霍乱,固为合剂。如见厥逆冷汗,虚烦喘哕,面赤戴阳,脉虚细无力者,此脾肾俱虚,虚阳失守之候,猛进理中四逆,尚恐不救,况堪从事耗气之剂乎?

○凡夏秋霍乱,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热,切不可用温药。如燥渴,小便不利,五苓散为主,方中肉桂亦宜酌用。惟泄泻不渴,二便清利者,方可用理中温之。

○干霍乱者,心腹胀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躁闷乱,俗名搅肠沙。此土郁不能发泄,火热内炽,阴阳不交之故。或问方书皆言宿食与寒气相搏,何以独指为火耶?曰∶昏乱躁闷,非诸躁狂越之属火者乎?每致急死,非暴病暴死之属火者乎?但攻之太过,则脾愈虚;温之太过,则火愈炽;寒之太过,则反捍格;治须反佐,然后火可散耳。古法有盐煎童便,非但用之降火,且兼取其行血。又法盐汤探吐,并用盐填脐中,以艾灸二七壮,屡效。(《张氏医通》)

夏月不头痛发热,但少腹疼痛,或心腹俱痛,不能屈伸,医疑为阴证,不知皆缘暑火流注脏腑。治宜六和汤解之;或四苓散香薷木瓜紫苏半夏之类和之;或正气散二陈汤浓朴山栀,或炒盐和滚汤吐之。

大抵此证以吐法为上,若用热药,去生远矣。

○暑气入腹,恶心腹痛,上吐下泄,泄如水注,此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宜用五苓散或胃苓汤,分阴阳,去暑气。

○更有上下关闭,竟不吐泻者为干霍乱。惟心腹绞痛,令人立毙急行吐法,通则可救。(《瘟疫暑热全书》)

肝虽主筋,而转筋则因风寒湿热袭伤脾胃所致。转筋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用木瓜治转筋者,取其理脾以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以收脾肺之耗散,而藉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李时珍)

脉候

脉伏或微涩者霍乱。霍乱脉得洪大者吉,虚微迟细者凶。脉见结促代伏者,不可便断为死。其有吐泻后,阳气已脱,或遗尿不语,膏汗如珠,躁欲入水,舌卷囊缩者,乃为死候。(《张氏医通》)

附方

治霍乱方 用食盐炒热绢包,令病患仰卧,将盐包放脐上,盐锅入水一碗煎滚,候冷冻饮料下。至脐寒热合而阴阳和矣。

又方 用阴阳水浸汗脚布服之效。

○又法地浆饮之即愈。

霍乱急救方 令病患偃卧,将膝腕内以手蘸温水,轻轻急拍,待紫红筋见出,用瓷锋刺出血立愈。

治转筋法 男子以手牵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皆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霍乱《医述》
  2. 霍乱《医学入门》
  3. 霍乱《医述》
  4. 霍乱《续名医类案》
  5. 霍乱《杂病广要》
  6. 霍乱《幼幼新书》
  7. 霍乱《证治准绳·类方》
  8. 霍乱《女科秘旨》
  9.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10. 霍乱《医学传灯》
  11.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12. 霍乱《杂病治例》
  13. 霍乱《证治准绳·女科》
  14. 霍乱《产鉴》
  15. 霍乱《证治准绳·杂病》
  16. 霍乱《伤寒捷诀》
  17. 霍乱《寿世保元》
  18. 霍乱《凌临灵方》
  19. 霍乱《普济方·针灸》
  20. 霍乱《新修本草》
  21. 霍乱《医碥》
  22.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23. 霍乱《医碥》
  24.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25. 霍乱《医学正传》
  26. 霍乱《中医词典》
  27. 霍乱《张聿青医案》
  28. 霍乱《傅青主女科》
  29. 霍乱《古今医鉴》
  30.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31. 霍乱《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