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医述》书籍目录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露体用力,寒邪乘虚,感之最易。证见头疼身痛,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然不过随感随病,略加解散即痊。勿谓产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景岳全书》)

产后血虚,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故多发热之证。宜四物汤,加炮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之阳,使归于阴。若血气俱虚,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宜十全大补汤。若血虚至夜发热,小腹腰胁作痛,宜四物汤加黄 、肉桂。若面赤作渴,宜当归补血汤。然产后脾胃多虚,每有伤食发热者,慎勿作血虚治。(《张氏医通》)

产后阴血暴亡,必大发热,若以凉药治之,必毙。急用独参汤、或当归补血汤,使无形生出有形,阳生阴长之妙。

产后发热,治用参、 、芎、归,而以黑姜为佐者,引血药入气分,而生新血耳。

○胎前原有阴火,产后去血过多,见出发热、烦躁、汗出等证,若根据前法,大补气血,其证必甚。当用逍遥以清肝火养肝血。此因血去多,肝虚血燥,勿泥气血俱虚之论也。(赵养葵)

产后发热,用药专以温补为主,亦非确论。大约产后之热,宜从阳引阴,反佐从治者居多。以阴血骤亏,狐阳外越,非用温补,则虚火不藏,所谓甘温能除大热者也。倘其人阳有余阴不足之体,泥于甘温退热之法,姜、桂、参、附多进,阴益亏,火益炽,热愈不退,又宜从阴引阳,壮水正治。古人谓∶芍药酸寒,产后忌用。

景岳谓∶阴气散失,正当用之。此真知阴可维阳,水可制火者也。总之,人生阴阳互根,不可偏胜,一味温热,知有阳而不知有阴矣。

○产后发热,气血两虚者居多,药宜甘温;亦有阴虚生热者,药宜壮水。先君子治产后壮热发狂,用附子一枚、人参一两、童便一杯,一剂霍然。此甘温能除大热也。余治侄女产后阴虚发热,口渴面赤,用六味汤加童便,一剂成功。此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也。(《会心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发热《医述》
  2. 发热《医述》
  3. 发热《证治准绳·幼科》
  4. 发热《医述》
  5. 发热《张氏医通》
  6. 发热《医学入门》
  7. 发热《张氏医通》
  8. 发热《续名医类案》
  9. 发热《证治准绳·类方》
  10. 发热《冯氏锦囊秘录》
  11. 发热《证治准绳·女科》
  12. 发热《医宗金鉴》
  13. 发热《证治准绳·疡医》
  14. 发热《医宗金鉴》
  15. 发热《证治准绳·疡医》
  16. 发热《推求师意》
  17. 发热《证治准绳·杂病》
  18. 发热《重订灵兰要览》
  19. 发热《寿世保元》
  20. 发热《正骨心法要旨》
  21. 发热《医碥》
  22. 发热《杂病治例》
  23. 发热《医碥》
  24. 发热《麻疹备要方论》
  25. 发热《古今医鉴》
  26. 发热《中医词典》
  27. 发热《济阴纲目》
  28. 发热《傅青主男科》
  29. 发热《保婴撮要》
  30. 发热《常见病自测》
  31. 发热《万病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