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述》书籍目录

脾者,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是经多气少血。《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智。脾胃属土,俱从田字,胃居中,田字亦中;脾处右,田亦偏右。(李士材)

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如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行,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参》)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舌。《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也。(李士材)

上智人心七窍三毛,中智人心五窍二毛,下智人心三窍一毛。常人心二窍无毛,愚人心只一窍。无窍则神无出入之门。

○心有七孔应七星,三毛应三台。心至诚则无所不应。(《医学入门》)

《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邵子云∶心为一太极,而四肢百骸、脏腑阴阳,尽皆禀命于心。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命也。凡人之心,上有肺之华盖遮覆,下有包络橐 护围,状如圆镜,明如止水,乃虚灵不昧者也。其间藏性、藏情、藏神、藏液,又为枢机之象。如神不守舍,心枢摇也;神思迷惑,心机塞也;七情感触,心枢动也;颠倒无恒,心机乱也;液藏于中,心枢守也;汗达于外,心机发也。或曰∶枢机之病,独心脏有之,何也?盖心家诸病,不能出开阖之理。如不寐,心之开也;善寐,心之阖也;喜笑,心之开也;不乐,心之阖也;不汗,心之阖也;妄汗,心之开也。病情不一,而无形不能出枢机之象,有形不能越开阖之理。岂可不知心之为心乎?(《医学阶梯》)

《经》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或指下第七节命门穴为小心者,非也。王注小心者,真心神灵之宫室,以心系并脊膂贯脊髓,正当七节之间。自杨上善认小心为肾神,乃倒数脊骨下七节,致后人即以命门为小心,由此误也。滑伯仁《心经注》云∶心系有二,其一上与肺相连;其一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贯脊髓,正当七节之间。又按五内图,果如所云,据此观之,小心即心包络也。何一阳亦谓包络发原,正在心五椎下二节七节之傍,正与膻中平对,井不可紊。设如彼逆数之,则心当在十五椎,肺在十九椎下矣。自《素问》以来,未闻此倒数法也。(《医旨绪余》)

《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一节,此浊气归心,不得其解。因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果浊气归心,焉得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乎?按此心字,必脾字之误。考《灵枢》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又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又曰∶阴清而阳浊,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夫腑为阳,脏为阴。既曰诸阴皆清,则心之受清可知。既曰足太阴独受其浊,则浊气归脾之外,更无一脏再受其浊可知。是浊气归脾,经文无不印合。(《吴医汇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医述》
  2. 《中医基础理论》
  3. 《证治准绳·幼科》
  4. 《疡医大全》
  5. 《普济方·针灸》
  6. 《中医词典》
  7. 《顾松园医镜》
  8. 《中医名词词典》
  9.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0. 《经络全书》
  11. 《古今医彻》
  12. 琵琶骨《中医词典》
  13. 《人体解剖学》
  14. 琵琶《中医词典》
  15. 《人体解剖学》
  16. 疲劳状态《医学心理学》
  17. 《组织学与胚胎学》
  18. 疲劳是万病之源《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19. 脾,其华在唇四白《中医名词词典》
  20. 疲劳咳嗽《中医词典》
  21. 脾痹《中医名词词典》
  22. 疲乏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3. 脾痹《圣济总录》
  24. 疲乏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5. 脾痹《中医词典》
  26. 疲乏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27. 脾痹《症因脉治》
  28. 铍中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9. 脾痹《也是山人医案》
  30. 铍针主治法歌《医宗金鉴》
  31. 脾病《千金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