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腔子、脂膜

《医述》书籍目录

常考《类经》,以三焦指腔子而言。但腔子未必尽属三焦,而实包罗乎三焦。如藏者为里之里,所谓心、肝、脾、肺、肾是也;出者为里之表,所谓魂、魄、神、志、意是也。是腔子之内,尚有表里之别,而腔子之阴阳,顾可不分晰乎?夫五脏所藏魂、魄、神、志、意及精、血等类,运于里而通于表,阴中有阳也。六腑所藏水谷、溺秽、津液等类,泄于表而根于里,阳中有阴也。腔子内,其精者,为神、为气、为性、为情;其粗者,为脂、为膜。所生者神,所运者气。禀于天,有刚、柔、纯、杂为性;触于感,有喜、怒、哀、乐为情。

医者审其神气,察其性情,不独因病别方,仍须因人别病。故有同一病而不同一治者,非偶然也。至于脂膜,亦有分别。人止言腔子脏腑有阴阳,不言脂膜有表里。《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类经》云∶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景岳以三焦指腔子,余更以脂膜分表里。凡肥者为脂、为表,瘦者为膜、为里。近肉者为脂、为表,裹骨包脉者为膜、为里也。苟不明脂膜之理,则脏自为脏,腑自为腑,肉之为肉,骨之为骨。骨肉脏腑不相联系,则躯壳腔子岂不散乎?脂膜表里既已辨晰,则因其深浅、浓薄,而治法之次第,可得而分矣。(《医学阶梯》)

膜者,非皮、非肉,与脂相附。五脏六腑,以此遮护。豕腹内版油贴处,即此物也。裹肠曰花油,贴腔子曰版油,皆脂之谓也。膜在脂外肉内,形如薄皮,内护腔子,如纸糊壁,在人身半表里之间,与少阳为六经之半表半里不同,故腔子上膜为疫邪所伏,疫邪从口鼻吸入,不能循经,又为后来真气所逼,故遇脂膜,即以少休,因而潜伏膜原。邪入无所知觉,由乎此也。积久不安,以时发作。

或正气搜索及此而驱逐之,或外触时气而出,内外分传。惟其所向,谓其入里多而达表少者,外肉坚难走,内脂柔易趋故也。(《医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腔子、脂膜《医述》
  2. 枪形《中医词典》
  3. 蜣螂《神农本草经》
  4. 羌英茶《茶饮保健》
  5. 蜣螂《本草纲目》
  6. 羌荆风茶《茶饮保健》
  7. 蜣螂《雷公炮制药性解》
  8. 羌活煮散《博济方》
  9. 蜣螂《千金翼方》
  10. 羌活愈风汤《仁术便览》
  11. 蜣螂《长沙药解》
  12. 羌活愈风汤《删补名医方论》
  13. 蜣螂《本草经集注》
  14. 羌活愈风汤《医宗金鉴》
  15. 蜣螂《新修本草》
  16. 羌活饮(加味羌活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7. 蜣螂《本草衍义》
  18. 羌活续断汤《仁术便览》
  19. 蜣螂《汤液本草》
  20. 羌活续断汤《仁术便览》
  21. 蜣螂《证类本草》
  22. 羌活香薷茶《茶饮保健》
  23. 蜣螂《本经逢原》
  24. 羌活汤《仁术便览》
  25. 蜣螂《得配本草》
  26. 羌活汤《冯氏锦囊秘录》
  27. 蜣螂《本草崇原》
  28. 羌活汤《正体类要》
  29. 蜣螂《本草便读》
  30. 羌活汤《备急千金要方》
  31. 蜣螂《名医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