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清臣曰:经血大下为崩,经血妄行为漏。由劳伤冲任,气虚不统,主治之法: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瘀者消之,虚者补之,兼以收摄止涩,无患不愈矣。
血热妄行,加减一阴煎,加地榆、续断。或丹栀四物加阿胶、黄芩、棕灰、笔管草根。
怒动肝火,丹栀逍遥散加香附、郁金、青皮、木香。或化肝煎:白芍、炒栀、青皮、丹皮、陈皮、贝母、甘草。
闪挫跌扑,赤芍四物用归尾,加桃红、丹皮、龟板、枳壳、酒军。或桃红四物加香附。
脾虚不统,归脾汤去木香,加杜仲、续断。或补中汤加阿胶、醋艾。
肾虚不固,六味去丹、泽,加菟丝、枸杞、杜仲、益智、金樱。或固阴煎:熟地、山药、枣皮、菟丝、人参、远志、五味、灸草,加续断、金樱。
脾肾两虚,理脾涤饮加故纸、益智。或秘元煎:人参、焦术、茯苓、山药、芡实、金樱、枣仁、远志、五味、灸草,加黄芪。
气血大虚,八珍加香附、姜灰。或十全去芎、苓,加续断、升麻。
大崩不止,安崩汤:黄芪、焦术各一两、人参二钱、山漆三钱。或止崩汤:
熟地、焦术各一两、当归五钱、人参、黄芪各三钱、姜灰二钱。
久崩不止,抑红煎:熟地、当归、炒芍、焦芥、贯仲、姜灰、棕灰、侧柏灰。或加味补血汤:黄芪一两,当归五钱,香附灰、莲蓬灰、粟壳灰、贯仲灰、藕节灰、陈棕灰、地榆灰各三钱。

- 崩漏《医学集成》
- 崩淋门《丹台玉案》
- 崩漏《四圣心源》
- 崩淋经漏不止《妇人规》
- 崩漏《中医词典》
- 崩淋经漏不止《景岳全书》
- 崩漏《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 崩久不止《竹林女科证治》
- 崩漏《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崩后下白带《竹林女科证治》
- 崩漏《女科指要》
- 崩带《血证论》
- 崩漏《续名医类案》
-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崩漏《医学入门》
- 崩《胎产指南》
- 崩漏《医述》
- 崩《中医词典》
- 崩漏《寿世保元》
- 崩《医法圆通》
- 崩漏《临证指南医案》
- 苯佐那酯《药理学》
- 崩漏《张聿青医案》
- 苯氧酸类《药理学》
- 崩漏《古今医鉴》
- 苯溴马隆《药理学》
- 崩漏《顾松园医镜》
- 苯妥英钠(大仑丁)《医院药学》
- 崩漏《古今医案按》
- 苯妥英钠《药理学》
- 崩漏《明医指掌》
《医学集成》
- 清·刘清臣
- 叙
- 自叙
- 凡例
- 医学集成卷一
- 阴阳诸论
- 天地阴阳
- 人身阴阳
- 病有阴阳
- 药有阴阳
- 阴虚证论
- 阳虚证论
- 先天解说
- 后天解说
- 丹田解说
- 五行生克
- 五脏六腑
- 脏腑表里
- 脏腑所属
- 足六经辨
- 手六经辨
- 十二经络
- 寸关尺解
- 六部脉解
- 脉定至数
- 脉定权衡
- 浮沉统属(崔氏)
- 迟数统属
- 滑涩统属
- 诸脉主病
- 预卜生机
- 表里解说
- 脉分阴阳
- 五运所化
- 六气分司
- 司天在泉
- 手掌图示
- 值年用药
- 五行本体
- 望闻问切杨氏
- 望色知顺逆
- 闻声知虚实
- 问证知标本
- 切脉要法
- 脉义总论
- 六脉真辨
- 群方备载
- 余批景岳
- 入门看病
- 治病要诀
- 伤寒伤风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 阴阳表里辨
- 内伤外感辨
- 看病歌诀
- 看妇女歌
- 看小儿歌
- 分类用药歌
- 五脏补泻凉散
- 六经引药
- 用药如用兵
- 医学集成卷一跋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学集成卷三
- 头痛
- 眩晕
- 肩背痛
- 臂痛
- 胃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筋骨痛
- 霍乱
- 泄泻
- 虚损
- 水肿
- 黄疸
- 发热
- 厥证
- 汗证
- 心跳
- 惊悸
- 健忘
- 不寐
- 痉证
- 痹证
- 痿证
- 脚气
- 淋证
- 浊证
- 疝气
- 遗精
- 小便闭
- 大便闭
- 痔漏
- 脱肛
- 调经
- 经闭
- 崩漏
- 带证
- 求嗣
- 妊娠
- 临产
- 产后
- 乳证
- 妇人隐疾
- 小儿
- 痘证
- 麻疹
- 疮证
- 六经见证加药
- 杂治
- 补遗各方
- 医家备用
- 医学集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