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诸内痈

《医述》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素问》)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腹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金匮》)

腹内之痈有数证。有肺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有大肠痈、有膀胱痈。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余者,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药杂投,及至成脓,治已无及。今先辨明其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见痰证;食积则必有受伤之日,便通即散;惟内痈则痛有常所,而迁延益甚。

《金匮》云∶诸脉浮散,应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其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脓。此数句乃内痈之真谛也。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无热是也。

若肝痈则胁内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痈相似,而部位略高。膀胱痈痛在少腹之下,近毛际,着皮即痛,小便亦艰而痛。胃脘痈有虚、实二种∶实者易消,若成脓,必大吐脓血而愈;惟虚证则多不治,先则胃中痛胀,久而心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证,不待脓成即死。故凡腹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番察,防成内痈。幸毋因循,以至久而脓溃,自伤其生也。(徐灵胎)

咳即胸中隐痛,心胸甲错,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肺痈也。少腹重,按之痛,便数似淋,汗出恶寒,身皮甲错,腹皮绷急如肿状,脉滑数者,肠痈也。胃脘隐痛,手不可近,胃脉沉细,人迎逆而盛者,胃脘痈也。(《证治准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诸内痈《医述》
  2. 诸内伤《丹台玉案》
  3. 诸逆冲上《中医词典》
  4. 诸脑柔物《古今医统大全》
  5. 诸逆冲上《医学纲目》
  6. 诸目疾《丹溪治法心要》
  7. 诸逆冲上《证治准绳·类方》
  8. 诸木有毒《证类本草》
  9. 诸逆冲上《证治准绳·杂病》
  10. 诸米《本经逢原》
  11. 诸鸟有毒《饮食须知》
  12. 诸脉总论《疡科纲要》
  13. 诸鸟有毒《证类本草》
  14. 诸脉主病歌《古今医统大全》
  15. 诸疟《保婴撮要》
  16. 诸脉主病《医学入门》
  17. 诸疟《卫生易简方》
  18. 诸脉主病《医学传心录》
  19. 诸疟《药症忌宜》
  20. 诸脉主病《医学集成》
  21. 诸疟统论《圣济总录》
  22. 诸脉证诊法《类经》
  23. 诸疟瘴疟辨《瘴疟指南》
  24. 诸脉诊病杂法《医学纲目》
  25. 诸呕吐酸《中医词典》
  26. 诸脉胀单腹胀肤胀鼓胀《杂病心法要诀》
  27. 诸痞候《诸病源候论》
  28. 诸脉胀单腹胀肤胀鼓胀《医宗金鉴》
  29. 诸气《圣济总录》
  30. 诸脉宜忌生死《寿世保元》
  31. 诸气《杂病治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