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

《医述》书籍目录

烦为烦扰而烦,躁为愤怒而躁。烦为阳,心病也;躁为阴,肾病也。烦字从火,躁字从足,其理可见。

烦则热轻,躁则热重。所谓烦躁者,先烦后躁也。其不烦而躁者,阴躁也。有邪气在表而烦躁者,有邪气在里而烦躁者,有因火劫而烦躁者,有阳虚而烦躁者,有阴盛格阳而烦躁者,须审证而治之。(郑重光)

躁烦与烦躁有别,躁者阴躁,烦者阳烦。躁烦者,言自躁而烦,是阴邪已外逼也;烦躁者,言自烦而躁,是阳气犹内争也。其轻重浅深宜审。(程郊倩)

六经皆有烦躁,而少阴更甚者,以真阴之虚也。盖阳甚则烦,阴极则躁,烦气属,躁属形。烦发于内,躁见于外,是形从气动也;先躁后烦,是气为形役也。不躁而烦,是阳和渐回,故可治;不烦而躁,是五脏之阳已竭,惟魄独居,故死。故少阴以烦为生机,躁为死兆。

○烦躁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标,少阴为真阴之本也。阴阳之标本,皆从烦躁见;烦躁之虚实,又从阴阳分。如未经汗下而烦躁,属太阳,是烦为阳盛,躁为阴虚矣;汗下后烦躁,属少阴,是烦为阳虚,躁为阴竭矣。(柯韵伯)

少阴、厥阴俱有烦躁。少阴之躁,由龙火不归,故用姜、附以回阳;厥阴之躁,惟雷火上逆,若用姜、附,是益其震烈耳,故厥阴之躁证多死。(王又原)

有汗之烦躁,里证也,宜清热;无汗之烦躁,表证也,宜散表;脉浮之烦躁,表证也,宜散表;脉伏之烦躁,伏邪也,宜升提;沉数之烦躁,里热也,宜清热;沉迟之烦躁,里寒也,宜温经。(《伤寒大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烦躁《医述》
  2. 烦躁《续名医类案》
  3. 烦躁《医述》
  4.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5. 烦躁《证治准绳·幼科》
  6.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7. 烦躁《证治准绳·幼科》
  8.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9. 烦躁《张氏医通》
  10.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11. 烦躁《证治准绳·疡医》
  12. 烦躁《医宗金鉴》
  13. 烦躁《证治准绳·疡医》
  14. 烦躁《医宗金鉴》
  15. 烦躁《医碥》
  16. 烦躁《医学纲目》
  17. 烦躁《医碥》
  18. 烦躁《医学纲目》
  19. 烦躁《济阴纲目》
  20. 烦躁《正骨心法要旨》
  21. 烦躁《保婴撮要》
  22. 烦躁《伤寒捷诀》
  23. 烦躁《卫生宝鉴》
  24. 烦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5. 烦躁《伤寒大白》
  26. 烦躁《中医词典》
  27. 烦躁《松峰说疫》
  28. 烦躁《景岳全书》
  29. 烦躁《伤寒六书》
  30. 烦躁《中医名词词典》
  31. 烦躁《伤寒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