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哺
小儿乳哺,须要得法。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得便与食,哺后不得便与乳。小儿脾胃怯弱,乳食相并,难以克化,必成乳癖,腹痛作热,疳病从此起也。(汤氏)
凡乳儿不可过饱,饱则溢而成呕吐。若乳来猛,取出挪后再乳。如母欲寐,当以臂枕儿,令乳与儿头平。
母欲睡着时,即夺其乳,恐填儿口鼻也。母热乳儿令变黄;母怒乳子令变惊;母吐下乳子令虚羸;母醉乳子令身热腹满。
○夏不去热乳,令儿呕吐;冬不去寒乳,令儿泄泻。
○夜间乳儿,母须起坐,抱儿喂之。
○每早欲乳,皆须捏去宿乳。
○乳汁勿投于地,虫蚁食之,令乳无汁。可沃东壁上佳。(《千金方》)
儿啼未定,气息不调,不可乳饮。恐乳停胸膈为呕吐也。(巢元方)
小儿在胎之时,冲脉运血以养之。及其产下,冲脉载血以乳之。乳为血化,所以儿之脾胃,独与此乳汁相吻合,其他则皆非所宜矣。凡小儿一周二岁,止可饮之以乳,不可 以谷食。盖谷食有形之物,坚硬难消,儿之脾气未强,不能运化,每多因食致病。倘乳少,必欲借谷食调养者,须以早米炒熟磨粉,微入白糖,滚汤调服,不致停滞。至于肉食,尤为有害。(《幼幼集成》)
小儿四、五岁当断乳。而不肯断者,宜用画眉膏。断乳之后,方可渐与肉食,则无疳癖之患。(《证治准绳》)

- 乳哺《医述》
- 乳哺《中医词典》
- 乳哺《证治准绳·幼科》
- 乳病论列总方《景岳全书》
- 乳哺(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乳病《万病回春》
- 乳哺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 乳病《古今医鉴》
- 乳不浮肿《医门补要》
- 乳病《寿世保元》
- 乳部《本草易读》
- 乳病《续名医类案》
- 乳部证治(计五证)《外科证治全书》
- 乳饼面《食疗方》
- 乳齿《中医词典》
- 乳饼面《饮膳正要》
- 乳出《景岳全书》
- 乳饼《饮食须知》
- 乳出《竹林女科证治》
- 乳瓣《中医词典》
- 乳出《妇人规》
- 乳癌《外科十三方考》
- 乳疮《孙真人海上方》
- 乳癌《中医词典》
- 乳疮《急救广生集》
- 乳(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乳疮候《诸病源候论》
- 乳《幼科心法要诀》
- 乳吹《中医名词词典》
- 乳《冷庐医话》
- 乳吹《胎产秘书》
《医述》
- 作者:程杏轩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14年
- 自序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序五
- 凡例
- 卷一·医学溯源
- 卷二·医学溯源
- 卷三·伤寒提钩
- 伤寒提钩
- 经义
- 伤寒有三说
- 脉法
- 传经
- 传足经不传手经
- 看目
- 辨舌
- 按胸腹
- 察形体
- 验二便
- 阳经分经腑
- 阴经分传中
- 太阳经腑病
- 阳明经腑病
- 三阴热病
- 表里虚实
- 表里分治
- 里中之里
- 阳证似阴
- 阴证似阳
- 凭脉不证书
- 证书不凭脉
- 脉证不同
- 伤寒无补法辨
- 汗出不彻有三义
- 伤寒三表法
- 补中散表法
- 寒中散表法
- 汗有六要五忌
- 房室非阴证辨
- 饮食宜忌
- 治法要略
- 五法大旨
- 六经禁例
- 六经正义
- 太阳提纲
- 阳明提纲
- 少阳提纲
- 太阴提纲
- 少阴提纲
- 厥阴提纲
- 恶寒
- 恶风
- 发热
- 恶寒发热
- 头痛
- 项强
- 身痛
- 身重
- 面赤
- 喘
- 无汗
- 自汗
- 战汗
- 筋惕肉
- 协热利
- 结胸痞气
- 蓄血
- 衄血
- 发黄
- 目痛鼻干
- 唇焦漱水不欲咽
- 不得眠
- 潮热
- 口渴
- 狂乱
- 如狂
- 谵语郑声
- 循衣摸床
- 手足汗
- 大便秘结
- 寒热往来
- 目眩口苦
- 耳聋
- 胁满痛
- 呕吐
- 盗汗
- 头汗
- 腹满痛
- 自利
- 咽痛
- 目不明
- 烦躁
- 不能言及言语难出
- 厥逆
- 脏厥蛔厥
- 舌卷囊缩
- 脏结
- 除中
- 呃逆
- 坏病
- 合病并病
- 百合病
- 狐惑
- 阳毒阴毒
- 动气
- 两感
- 阴阳易
- 瘥复
- 感病善后法
- 选案
- 卷四·伤寒析疑
- 卷五·杂证汇参
- 卷六·杂证汇参
- 卷七·杂证汇参
- 卷八·杂证汇参
- 卷九·杂证汇参
- 卷十·杂证汇参
- 卷十一·杂证汇参
- 卷十二·杂证汇参
- 卷十三·女科原旨
- 卷十四·幼科集要
- 卷十五·痘疹精华
- 卷十六·方药备考
- 方论
- 内经方论
- 伤寒方论
- 桂枝汤
- 麻黄汤
- 葛根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十枣汤
- 五苓散
- 诸泻心汤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桂枝人参新加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 大、小陷胸汤丸
- 桃仁承气汤、抵当汤
- 瓜蒂散、栀豉汤
- 白虎汤
- 三承气汤
-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
- 小柴胡汤、乌梅丸
- 大、小柴胡汤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加芒硝汤
-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理中汤、四逆汤
- 诸四逆汤
- 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 麻附细辛汤、麻附甘草汤
- 附子汤
- 真武汤
- 黄连阿胶汤
- 猪苓汤
- 复脉汤
- 建中汤
- 杂证方论
- 四君子汤
- 四物汤
- 十全大补汤
- 人参养营汤
- 补中益气汤
- 归脾汤
- 八味丸
- 六味丸
- 肾气丸
- 左、右归饮
- 圣愈汤
- 附、术附、参附三汤
- 四神丸
- 滋肾丸
- 逍遥散
- 越鞠丸
- 平胃散
- 枳术丸
- 参苓白术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金水六君煎
- 防风黄 汤
- 升阳益胃汤
- 麻桂饮、大温中饮
- 理阴煎、回阳饮
- 防风通圣散
- 败毒散、羌活汤
- 大顺散
- 生脉散
- 大、小甘露饮
- 犀角地黄汤
- 导赤散
- 泻白散
- 清燥救肺汤
- 温肺汤
- 人参清肺汤、人参定喘汤、人参泻肺汤
- 麦门冬汤
- 地骨皮饮
- 更衣丸
- 备急丸
- 大黄 虫丸
- 药略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