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泻

《医述》书籍目录

小儿吐泻,虚寒者居其八、九,实热者十中一、二。但察其脉证无火,面色青白,气息平缓,肢体清凉,或神气疲倦,则悉是虚寒,不得妄用凉药。古云∶脾虚则呕,胃虚则吐。盖饮食入胃,不能运化而吐者,此脾气虚弱,所以不运也。寒凉入胃,恶心而吐者,此中焦阳气受伤,所以不化也。若邪在中焦,则止呕吐;连及下焦,则并为泻矣。故在中、上二焦者,宜治脾胃;连及下焦者,宜调脾肾。若非实热火邪,而妄用寒凉消伐者,无有不死。

○小儿吐泻并作者,本属内伤,然有因寒气外入,内犯脏气而然者;有因生冷不慎,致伤胃气而然者;有因中气本弱,饮食失宜而然者。邪伤阳分则为吐;邪伤阴分则为泻;若吐泻并作,则阴阳俱伤。察其有滞、无滞,辨其虚、实而治之。(张景岳)

长夏暑湿当令,脾土受病,暴感时行之气,多有发热吐泻者。吐泻,里证也;发热,表证也;口渴心烦,表里俱病。黄连香薷饮为对证之药,一服可平,再服可愈。庸俗不明此理,例用疏散消食通套之方,药病不合,徒伤正气。吐泻不止,精神已困,额热指冷,目陷神脱,虽名暑风,实与慢惊同类。更医有见其额热口渴,暑证犹在,而用黄连者;有见其发热指冷,表证犹在,而用香薷者。不知吐泻大作,胃气暴伤,治法与初病不同。

初病正气未伤,可服黄连香薷饮,故一服而效。及待胃气既伤而始用,是用于不可用之时也。长夏秋初,小儿患此者,岁岁皆然。予前有参连饮之论,又有黄土稻花汤之论,皆属后起之功,点破机关,莫若黄连香薷饮,劈头一服之为愈也。(《怡堂散记》)

选案

余仲儿,生于五月,本年初秋,感寒发热,脉微紧。素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解,与苏、羌、芷、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下咽,不惟发热不退,反加大泻,愈泻愈喘。斯时谓其寒气盛耶,何以用温药而反泻?谓其火刑金耶,岂以清泻连日而尚堪寒凉?谓其表邪未除耶,何以不利于疏散?束手无策,且见其表里俱剧,大喘垂危,又岂轻剂所能挽回?乃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汁半盏,未敢骤进,挑与二、三匙。怀之,旋走室中,察其呼吸进退,喘虽未减,而亦不增。又与三、四匙,少顷,鼻息少舒。遂与半钟,更觉有应。复以人参二钱,如前煎汤,服完气息遂平, 大睡,泻止,热亦退矣。所以然者,观其因泻反喘,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减。纪此,以见温中散寒之功,妙有如此。

○余季子,生甫半周,余见新凉日至,虞 褥之薄,恐为寒侵,切嘱眷属保护。不以为意,数日后,吐泻大作。用温胃、和脾、理中等剂,不效。加人参三钱及姜、桂、吴萸、肉蔻,亦不效。至四、五日,则随乳随吐,乃用人参五、六钱,附子、姜、桂等各一、二钱,下咽即吐。所下之乳,白洁无气,斯时形气危矣。默测其故,且度其寒气犯胃,而吐泻不止,若舍参、姜、桂附,尚有何术?思其胃虚已极,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则胃不受,附子味咸,亦能致呕,必其故也,须得甘辣可口,庶胃气可安。乃用胡椒三钱,煨姜一两,人参二两,分煎听用。凡用参汤之十,椒、姜汤之一,味微甘辣,正得可口。徐与经时,皆咽不吐,乳药皆安,但泻仍未止。参尽后,忽躁扰呻吟,家人皆怨,谓婴儿娇嫩脏腑,何堪此等热药?是必烧断肚肠也。余虽疑之,而不为乱,思此药若果难堪,何午前相安而遽变若此?其必数日不食,胃气新复,仓廪空虚,饥甚则然也。旁有预备之粥,与一小盏,辄鲸吞虎噬,又望其余,复与半碗犹然不足,又与半碗,遂寂然安卧。次日,复加制附,泻止全愈。

○钱旭阳长郎,年两周。季夏间,生冷伤脾,先泻后痢。旭阳善医,知其伤于生冷,与参、术、姜、桂等药,泻痢不愈,渐至唇口生疮。谋之余曰∶此儿明为生冷所伤,今不利温药,奈何?余曰∶此因泻伤阴,兼之辛辣遽入,而虚火上炎耳!非易附子,不能使火归原。因用二剂,口疮咽肿倍甚,见于头面。又谋之余曰∶用药不投,岂真因湿生热耶?余诊之,曰∶上之脉息,下之所出,皆非真热,温之不效,虽属可疑,然究其所归,寒之则死,意者药犹未及耳!旭阳曰∶尚有一证,似属真寒,今其所饮,必欲极热。余等不能入口,彼则安然吞之,即其喉口肿痛,所罔顾也。余曰∶是矣。复增附子及姜、桂、肉果、人参、熟地之属,其泻渐止,喉口等证,不日全收。疑似之间,难辨如此,非有确见,万无一生。(张景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吐泻《医述》
  2. 吐泻《医学入门》
  3. 吐泻《医述》
  4. 吐泻《续名医类案》
  5. 吐泻《证治准绳·幼科》
  6. 吐泻《冯氏锦囊秘录》
  7. 吐泻《张氏医通》
  8. 吐泻《医学纲目》
  9. 吐泻《寿世保元》
  10. 吐泻《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11. 吐泻《临证指南医案》
  12. 吐泻《景岳全书》
  13. 吐泻《医学正传》
  14. 吐涎心痞(杂病)《金匮悬解》
  15. 吐泻《古今医鉴》
  16. 吐涎沫《中医词典》
  17. 吐泻《万病回春》
  18. 吐下蛔虫《麻疹备要方论》
  19. 吐泻《古今医案按》
  20. 吐物断酒《古今医统大全》
  21. 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2. 吐唾血《普济方·针灸》
  23. 吐泻《幼幼集成》
  24. 吐唾血《新修本草》
  25. 吐泻《明医指掌》
  26. 吐铁《药性切用》
  27. 吐泻《周慎斋遗书》
  28. 吐铁《本草害利》
  29. 吐泻《医宗己任编》
  30. 吐铁《本草分经》
  31. 吐泻《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