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
泻痢口渴,有真渴,有似渴。真渴者,必好茶饮,但以喜热、喜凉,即可辨其寒热;似渴者,干也,非渴也,口虽干而不欲汤饮,则非热证可知。然泻痢之证,因其水泄于下,必津涸于上,故不免于渴。渴而欲饮,正以内水不足,欲得外水以相济也。诸如此者,必当详审其有火、无火,若火有余者自当清火,水不足者自当滋阴,是固然矣。然气为水母,其有气虚不能生水者,不补其母,则水不能生而渴不止也;土为水主,其有脾虚不能约水者,不强其主,则水不能蓄而渴不止也。使能不治其渴,而治其所以渴,又何渴病之有?(张景岳)

- 口渴《医述》
- 口渴《医述》
- 口渴《伤寒大白》
- 口渴《经验麻科》
- 口渴《中医内科学》
- 口菌《中医词典》
- 口渴《伤科汇纂》
- 口菌《中医词典》
- 口渴兼小便不利《傅青主女科》
- 口噤门主论《疡医大全》
- 口渴溺赤《医学心悟》
- 口噤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口渴心热《奇方类编》
- 口噤方《济阴纲目》
- 口渴饮冷不止《医法圆通》
- 口噤撮口《奇效简便良方》
- 口渴与饮水辨病《常见病自测》
- 口噤、角弓反张《医学心悟》
- 口渴恣饮致成水蓄《麻科活人全书》
- 口噤,角弓反张《医学纲目》
- 口苦《百病自测》
- 口噤《女科证治准绳》
- 口苦《中医词典》
- 口噤《女科证治准绳》
- 口苦《中医词典》
- 口噤《金匮钩玄》
- 口苦《医学纲目》
- 口噤《奇效简便良方》
- 口苦《证治准绳·类方》
- 口噤《丹溪治法心要》
- 口苦《广瘟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