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暴下血不止方论第十五
论曰∶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无伤损,则阴阳和平而气血调适,经下根据时。若劳动过多,致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暴下。诊其寸口脉微迟,尺脉微弦。寸口脉微迟,为寒在上焦但吐尔。今尺脉微弦,如此即小腹痛。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若经候过多,遂至崩漏,色明如水下,得温则烦,甚者至于昏闷。其脉数疾小为顺,大甚者逆。此由阴阳搏,为热所乘,攻伤冲任。血得热则流散,譬如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
阳伤于阴,令人下血,当补其阴。宜服小蓟汤、阿茄 丸。
□
小蓟茎叶(洗,切,研,取汁一盏) 生地黄汁(一盏) 白术(半两,锉)
上三件,入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
□
治崩暴下血。(陈总领方)
赤芍药 香附子 荷叶(枯) 男子发(皂荚水洗) 当归 棕榈(炒焦) 乌纱帽(是漆纱头巾,取阳气冲上故也)
上等分,除棕外,其余并切粗片,新瓦上 成黑炭,存性三分,为细末。每服三、五钱,空心童子小便调下。如人行十里,再进一服,不过七、八服即止。如产后血去多,加米醋、京墨、麝少许。余亲戚黄守正卿为和剂局日,内子凌妇人忽苦此疾,危殆,百药不效。偶得此方,旋即安愈。
张声道云∶大率治血崩先用此。譬如治痢,有积不先去之,徒服断下药,一时暂止,久则毒瓦斯愈深,甚至危殆。血崩乃经脉错乱,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结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药涩住,转见增剧。宜先以五积散加醋煎,投一、二服,次服灵脂散及顺气药,去故生新,自能平治。此切当之说。
□
治妇人血山崩,及治丈夫脾积气。张氏云∶治血崩诸药不能止者妙。好五灵脂炒令烟尽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此药兼能解药毒及蛇、蝎、蜈蚣咬,涂伤处立愈。
一方,每服三钱。水、酒、童便各半盏,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产后有病,服三服,散恶血。或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或只用童子小便尤佳。或中风,即入草乌头半钱重,同煎,此邓知县方。张氏云∶亦治肠风下血。如不能饮酒者,煎乌梅柏叶汤调下。如心烦口干渴者,加蒲黄炒,减半用。一方烧存性,霹雳酒调下,然此药气恶难吃,烧之存性极妙。
又一方∶五灵脂十两为末,水五大盏,煎至三盏,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两,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下。
□
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夏太君娘娘方)
用荆芥穗于灯盏,多着灯心,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为细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下。
□
治妇人血山崩不止。(出《经验方》)
防风(去叉芦)
上不以多少为细末,酒煮,白面清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日二服。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极验。
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药,如灵脂、荆芥、防风,皆是去风之药,然风为动物,冲任经虚,被风所伤,致令崩中暴下。仆因览许学士《伤寒脉歌》曰∶脉浮而大,风伤荣。荣,血也。而用此药,方悟古人见识深奥如此矣!
上为粗末;用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消烊,温分二服,空心服,一日服尽。
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停,酒调下一钱匕,一日二、三服。
□
治妇人血崩不止。
桂心,不拘多少,甘锅内 ,微存性。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下。
又方∶治崩中下血。(出《本事方》)
黄芩,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霹雳酒调下。
许学士云∶崩中多是用止血药、补血药。此治阳乘于阴,前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是也。近朝有王御医值夜唤起,忽有一宫女,血如山崩。其时暑月,药笥中只有大顺散两帖,用冷水调服,旋即奏效。以此知医药杂变。金华散妙。
□
治妇人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
延胡索 瞿麦穗 当归 干葛 牡丹皮(各一两) 石膏(二两) 桂心(别为末,三分) 蒲黄(半两) 威灵仙(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空心温服,日二服。
凡血崩之疾,亦有阴阳冷热之不同,不可一概用药。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本事方》单用黄芩者,亦此意也。
□
治妇人血山崩。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下,空心、食前服。久患者不过三服即愈。
一方∶用乌梅烧灰为末,乌梅汤调下。
一方∶用棕榈烧存性为末,汤破酒令淡,调下三钱,空心服。
一方∶用棕榈、白矾 为末,酒调二钱服。
治妇人血崩。屡效方。
上各 存性,碾为细末,称过,醋汤调,以有节朱箸左搅四十九转,食前服。
《千金翼》方 治妇人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蓟根一斤,用酒一斗,渍五宿,任意服之。《千金方》用白茅根六两半,酒煮服。
□
治血崩。
新缩砂仁不以多少,于新瓦上炒香,为细末,米饮调下三钱。
一方∶用益智仁炒为细末,盐米饮调下。
□
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盐一捻,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无时候,日二服。十服见效。
一方∶用香附子去毛,炒焦为细末,用极热酒调下二钱,放温服,不过两服立愈。昏迷甚者,三钱匕。如山崩不可止者,亦能解之。米饮调亦可。
许学士云∶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常服资血调气,是妇人仙药也。(以上并出《妇人经验方》)
□
治妇人、室女一切血气、经脉不调,脐腹 痛,面色痿黄,心怔乏力,腹胀胁痛,头晕恶心,饮食减少,崩漏带下,大肠便血,积聚症瘕,并皆治之。虔心服饵,自见其功尔。(以上三方,大同小异,出《产宝方》)
香附子不以多少,先擦去毛,用好醋煮出,焙碾为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无时候。妇人数堕胎,由气不下降,所以胎气不固,此药尤妙。一方有艾,同煮亦好。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上水一升,煎取六合,入酒五合,再煎取七合,空心分为二服。一方为细末,酒调二钱。一方有鹿角胶等分,炒燥为细末,酒调服方寸匕。治白带、脐腹疼痛,面黄瘦悴。(出《千金》、《圣惠方》)
治崩中下血久不止,或赤或黑,脐下痛。
侧柏(炒) 芍药 龟甲(炙) 桑耳(各六分) 干地黄 黄 续断(各五分) 当归(炒) 艾叶 牛角 ( ,各四分) 禹余粮(十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黄 汤,空心下。
治崩中昼夜不止,医不能治。
芎 (一两) 生地黄汁(二合)
先用酒五升,煮芎 一升,去滓;下地黄汁,再煎三、二沸,分为三服。不耐者渐进。
(《短剧方》无地黄汁。不饮酒者,水煮亦可)
一方∶丁香二两为细末,用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顿服。《必效方》用丁香百颗,酒煎服。(《梅师方》同)
治忽患崩中血不止,结作血片,如鸡肝色,碎烂。
芎 (十二分) 阿胶 青竹茹(各八分) 续断 地榆 小蓟根(各十分) 当归(六分) 生地黄 伏龙肝(各十二分)
上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先服此药,后服补药丸子。
□
阿胶 鼍甲 川芎 当归 赤石脂 丹参(各六分) 续断 甘草 鹿茸(各五分) 龙骨(十一分) 龟甲(十分) 地榆(四分) 乌贼骨(八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服。常煮小蓟汁,服之尤佳。
治崩中泄血无度,经年淋沥,并黄瘦骨立。
芍药 白芷 黄 龟甲 川芎 乌贼骨(各八分) 干地黄 牡蛎 五色龙骨 干姜(各十分) 桂心(六分) 附子(五个,炮)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
又一方∶白芷 牡蛎 龙骨 芍药 赤石脂 阿胶 当归 川芎 龟甲 乌贼骨 人参(各六分) 艾叶(四分) 干地黄(八分) 诃子(四分) 干姜 黄 (各五分)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
□
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邓元老方)
当归 白术 青木香 蚕蜕( ) 黑棕刷( ) 穿山甲( ,各一两) 地榆 竹茹川芎 白茯苓 粉草 血余( ) 牡蛎( ) 绵子( ,各半两) 熟地黄(四两) 赤石脂( ,三两)
上七味 ,药用绵子裹定,入瓶子内,用盐泥固济,用炭则半 存性,却同前药碾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吞下。
□
治崩暴下血。
□
治血山崩。
同为细末,酒调二钱匕。
《千金方》治崩中去血不止。《千金翼》无茅根。
上二味细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温四服。
妇人崩中,无问久近,悉皆治之。
伏龙肝(一斤) 小蓟根 桑寄生 续断 地榆 艾叶(各三两) 阿胶 当归 赤石脂浓朴(各二两) 生姜(五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作三服。忌如常法。

-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崩《胎产指南》
- 崩带《血证论》
- 崩《中医词典》
- 崩后下白带《竹林女科证治》
- 崩《医法圆通》
- 崩久不止《竹林女科证治》
- 苯佐那酯《药理学》
- 崩淋经漏不止《景岳全书》
- 苯氧酸类《药理学》
- 崩淋经漏不止《妇人规》
- 苯溴马隆《药理学》
- 崩淋门《丹台玉案》
- 苯妥英钠(大仑丁)《医院药学》
- 崩漏《医学集成》
- 苯妥英钠《药理学》
- 崩漏《四圣心源》
- 苯妥英钠《药理学》
- 崩漏《中医词典》
- 苯及其主要同系物《医用化学》
- 崩漏《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 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医用化学》
- 崩漏《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苯基酮尿酸症《基因与疾病》
- 崩漏《女科指要》
-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医用化学》
- 崩漏《续名医类案》
- 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医用化学》
- 崩漏《医学入门》
- 苯环己哌啶滥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崩漏《医述》
《妇人大全良方》
- 作者:陈自明 朝代:南宋·嘉熙元年 年份:公元1237年
- 《妇人良方》序
- 识别修制药物法度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
- 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
- 妇人偏风口方论第九
- 妇人血风心神惊悸方论第十
- 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二
- 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三
- 卷之四
-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方论第一
- 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方论第二
- 妇人血风瘾疹瘙痒方论第三
-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方论第四
- 妇人血风头痛方论第五
- 妇人项筋强痛方论第六
- 妇人腰痛方论第七
- 妇人腰脚痛方论第八
- 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妇人热劳方论第一
- 妇人客热方论第二
- 妇人寒热方论第三
- 寡妇寒热如疟方论第四
- 妇人恶寒方论第五
- 妇人血风烦闷方论第六
- 妇人血风攻脾不能食方论第七
- 妇人梦与鬼交方论第八
- 妇人伤寒伤风方论第九
- 妇人热入血室方论第十
- 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
- 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
- 妇人劳嗽方论第十三
- 妇人喘满方论第十四
- 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
- 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
- 卷之七
- 妇人呕吐方论第一
- 妇人霍乱方论第二
- 妇人鼻衄方论第五
- 妇人吐血方论第六
- 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
- 妇人疝瘕方论第八
- 妇人八瘕方论第九
- 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 妇人症痞方论第十一
- 妇人食症方论第十二
- 妇人积年血症块方论第十三
- 妇人血气心痛方论第十四
- 妇人血气心腹疼痛方论第十五
- 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第十六
- 妇人两胁胀痛方论第十七
- 妇人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八
- 卷之八
- 妇人淋沥小便不通方论第一
- 妇人脬转不得小便方论第二
- 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 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 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 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 妇人风入肠间或秘或利方论第七
- 妇人泄泻方论第八
- 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 妇人滞下方论第十
- 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一
- 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二
- 妇人痔方论第十三
- 妇人脱肛候方论第十四
- 妇人阴肿方论第十五
- 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
- 妇人阴冷方论第十七
- 妇人阴挺出下脱方论第十八
- 妇人阴中生疮方第十九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
- 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一
- 女人交接他物伤方第二十二
- 小户嫁痛方第二十三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妊娠泄泻方论第一
-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 妊娠腹内钟鸣方第九
- 龚颜德孕痈方第十
- 妊娠不语论第十一
- 妊娠伤食方论第十二
- 妊娠脏躁悲伤方论第十三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产后乍见鬼神方论第一
- 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方论第二
- 产后心惊中风方论第三
- 产后中风恍惚方论第四
- 产后所下过多虚极生风方论第五
- 产后虚汗不止方论第六
- 产后冒闷汗出不识人方论第七
- 产后汗出多而变方论第八
- 中风口噤角弓反张方论附
- 产后中风方论第九
- 郭稽中产后中风方论
- 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第十
- 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方论第十一
- 卷之二十
- 产后遍身疼痛方论第一
- 产后腰痛方论第二
- 产后恶露不绝方论第三
- 产后恶露不下方论第四
- 产后余血上抢心痛方论第五
- 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方论第六
- 产后儿枕心腹刺痛方论第七
- 产后小腹疼痛方论第八
- 产后寒疝方第九
- 产后两胁胀满气痛方论第十
- 产后积聚症块方论第十一
-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产后伤寒方论第一
- 产后头痛方论第二
- 产后咳嗽方论第三
-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方论第四
- 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方论第五
- 产后咳噫方论第六
- 产后血崩方论第七
- 产后月水不调方论第八
- 产后月水不通方论第九
- 产后四肢浮肿方论第十
- 产后腹痛及泻利方论第十一
- 产后赤白痢疾及虚羸气痢方论第十二
- 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