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

《医述》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以其脉经头项循腰脊,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病,未入于腑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经络皆受病,已入于腑者,可下而已。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若其寒邪传不以次,与夫专经不传,表里变易,则随证脉处治,吐、下、汗、和,早暮异法。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素问》)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而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难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经义《医述》
  2. 经义《虚损启微》
  3. 经义《伤科汇纂》
  4. 经义《景岳全书》
  5. 经有常色络无常变《类经》
  6. 经义《景岳全书》
  7.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经络汇编》
  8. 经验治杨梅疮方《冯氏锦囊秘录》
  9. 经俞《中医词典》
  10. 经验治咽喉方法《仙传外科集验方》
  11. 经月不利《中医词典》
  12. 经验治疯狗咬人方法《仙传外科集验方》
  13. 经脏《医经原旨》
  14. 经验正骨丹《救伤秘旨》
  15. 经早《中医词典》
  16. 经验杂方《跌打损伤回生集》
  17. 经乍来乍多《中医词典》
  18. 经验贴癖膏《仁术便览》
  19. 经乍来乍少《中医词典》
  20. 经验调气汤《仁术便览》
  21. 经正六合《子午流注说难》
  22. 经验奇方《异授眼科》
  23. 经证《中医名词词典》
  24. 经验秘方《古今医统大全》
  25. 经证《中医词典》
  26. 经验良方《达生编》
  27. 经症十八问《妇科问答》
  28. 经验方《专治麻痧初编》
  29. 经汁血《中医词典》
  30. 经验方《冯氏锦囊秘录》
  31. 经质《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