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痞气

《医述》书籍目录

心下硬满而痛者,为实,为结胸,硬满不痛者,为虚,为痞气;不满不硬,但烦闷者,为支结。《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四脏,结而不散则为痞。大抵诸痞皆热,故攻痞之药皆寒。其有一加附子者,是以辛热佐寒凉,令开发痞之郁结,非攻寒也。(《证治准绳》)

伤寒结胸痞满,今医不分曾下与未下,遂皆呼为结胸,便与枳桔汤,反成真结胸矣。不知下早而胸满硬痛者为结胸;未经下者,非结胸也。胸虽满闷而不硬痛为痞气耳,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尚为在表,证属少阳部分,不可峻攻。(《全生集》)

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结于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下之;痰结宜消,故用黄连栝蒌半夏以消之。

○水结、血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硬满。小便不利是水结,小便自利是血结。

○水结胸胁,用陷胸汤,水郁折之也。热结心中,用栀豉汤,火郁发之也。(柯韵伯)

不问大、小结胸以及痞气支结,皆属于郁。郁则未有不结者,总以开郁为主,则痞结自散。又当审其兼证,诊其脉息,气郁,顺之调之;血郁,行之破之;痰郁,化之吐之;表郁,散之和之;里郁,攻之下之;热郁清之;寒郁温之;食郁消之;水郁利之。治痞结之能事毕矣。(刘松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述》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述》书籍目录
  1. 结胸痞气《医述》
  2. 结胸痞《伤寒括要》
  3. 结胸痞气《医学心悟》
  4.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伤寒悬解》
  5. 结胸痞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 结胸论《古今医彻》
  7.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伤寒悬解》
  8. 结胸可下证《伤寒九十论》
  9. 结胸伤寒《活幼心书》
  10. 结胸可灸证《伤寒九十论》
  11. 结胸续法《医学纲目》
  12. 结胸灸法《伤寒括要》
  13. 结胸证《伤寒总病论》
  14. 结胸解《伤寒六书》
  15.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16. 结胸忌下证五 太阳百十五《伤寒悬解》
  17.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伤寒悬解》
  18. 结胸歌《伤寒百证歌》
  19. 结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0. 结胸烦躁证六 太阳百十六《伤寒悬解》
  21. 结胸诸变《伤寒说意》
  22. 结胸二十二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23. 结阳《中医名词词典》
  24. 结胸大陷胸汤证《伤寒说意》
  25. 结阳《圣济总录》
  26. 结胸初证二 少阳三十五《伤寒悬解》
  27. 结阳《中医词典》
  28. 结胸变证十二 太阳百二十二《伤寒悬解》
  29. 结阳《医述》
  30. 结胸:第二十二大承气汤《河间伤寒心要》
  31. 结阳结阴《医学读书记》

《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