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附嚏)
经义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
○脾热病者鼻先赤。(《素问》)
鼻者肺之官。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
哲言
鼻者,气之门户也。外感邪气有余,则鼻气粗,疾出疾入;内伤正气虚败,则鼻气微,徐出徐入。鼻孔干燥,乃邪热在阳明,必衄血也。鼻干如烟煤者,阳毒热深也。鼻黑出冷气者,阴毒冷极也。鼻鼾,风温也;鼻塞,风热也;鼻扇,肺绝也。(陈养晦)
大肠,肺之腑也;胃,五脏之所受气者也。《经》曰∶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鼻主无形者也。《经》曰∶天气通于肺。又曰∶喉主天气。设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之气,皆清气也。若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蕴而为浊矣。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壅遏郁结而为涎涕。至于痔、珠、肉之类,皆由痰热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塞,气之升降,被其妨碍。浇培弥浓,犹积土而成敦阜也。(孙一奎)
凡鼽渊久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血则阴生而火降,补肾则水升而金清。又鼻塞久不愈者,亦有内伤肺、胃,清气不能上升,非尽外感也。(《医学入门》)

- 鼻(附嚏)《医述》
- 鼻(吹鼻)《中医名词词典》
- 鼻(匿^虫)疮《中医词典》
- 鼻(鼻息)《中医词典》
- 鼻?《医述》
- 鼻《人体解剖学》
- 鼻?《医述》
- 鼻《慈幼新书》
- 鼻鼻痔《外科启玄》
- 鼻《外科十三方考》
- 鼻病《千金翼方》
- 鼻《也是山人医案》
- 鼻病《千金翼方》
- 鼻《脉因证治》
- 鼻病《备急千金要方》
- 鼻《奇症汇》
- 鼻病《备急千金要方》
- 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鼻病《寿世保元》
- 鼻《丹溪治法心要》
- 鼻病《医学正传》
- 鼻《丹溪手镜》
- 鼻病《古今医鉴》
- 鼻《医学心悟》
- 鼻病《万病回春》
- 鼻《医学心悟》
- 鼻病《证治汇补》
- 鼻《明医指掌》
- 鼻病《医学摘粹》
- 鼻《古今医案按》
- 鼻病《医学摘粹》
《医述》
- 作者:程杏轩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14年
- 自序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序五
- 凡例
- 卷一·医学溯源
- 卷二·医学溯源
- 卷三·伤寒提钩
- 伤寒提钩
- 经义
- 伤寒有三说
- 脉法
- 传经
- 传足经不传手经
- 看目
- 辨舌
- 按胸腹
- 察形体
- 验二便
- 阳经分经腑
- 阴经分传中
- 太阳经腑病
- 阳明经腑病
- 三阴热病
- 表里虚实
- 表里分治
- 里中之里
- 阳证似阴
- 阴证似阳
- 凭脉不证书
- 证书不凭脉
- 脉证不同
- 伤寒无补法辨
- 汗出不彻有三义
- 伤寒三表法
- 补中散表法
- 寒中散表法
- 汗有六要五忌
- 房室非阴证辨
- 饮食宜忌
- 治法要略
- 五法大旨
- 六经禁例
- 六经正义
- 太阳提纲
- 阳明提纲
- 少阳提纲
- 太阴提纲
- 少阴提纲
- 厥阴提纲
- 恶寒
- 恶风
- 发热
- 恶寒发热
- 头痛
- 项强
- 身痛
- 身重
- 面赤
- 喘
- 无汗
- 自汗
- 战汗
- 筋惕肉
- 协热利
- 结胸痞气
- 蓄血
- 衄血
- 发黄
- 目痛鼻干
- 唇焦漱水不欲咽
- 不得眠
- 潮热
- 口渴
- 狂乱
- 如狂
- 谵语郑声
- 循衣摸床
- 手足汗
- 大便秘结
- 寒热往来
- 目眩口苦
- 耳聋
- 胁满痛
- 呕吐
- 盗汗
- 头汗
- 腹满痛
- 自利
- 咽痛
- 目不明
- 烦躁
- 不能言及言语难出
- 厥逆
- 脏厥蛔厥
- 舌卷囊缩
- 脏结
- 除中
- 呃逆
- 坏病
- 合病并病
- 百合病
- 狐惑
- 阳毒阴毒
- 动气
- 两感
- 阴阳易
- 瘥复
- 感病善后法
- 选案
- 卷四·伤寒析疑
- 卷五·杂证汇参
- 卷六·杂证汇参
- 卷七·杂证汇参
- 卷八·杂证汇参
- 卷九·杂证汇参
- 卷十·杂证汇参
- 卷十一·杂证汇参
- 卷十二·杂证汇参
- 卷十三·女科原旨
- 卷十四·幼科集要
- 卷十五·痘疹精华
- 卷十六·方药备考
- 方论
- 内经方论
- 伤寒方论
- 桂枝汤
- 麻黄汤
- 葛根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十枣汤
- 五苓散
- 诸泻心汤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桂枝人参新加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 大、小陷胸汤丸
- 桃仁承气汤、抵当汤
- 瓜蒂散、栀豉汤
- 白虎汤
- 三承气汤
-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
- 小柴胡汤、乌梅丸
- 大、小柴胡汤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加芒硝汤
-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理中汤、四逆汤
- 诸四逆汤
- 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 麻附细辛汤、麻附甘草汤
- 附子汤
- 真武汤
- 黄连阿胶汤
- 猪苓汤
- 复脉汤
- 建中汤
- 杂证方论
- 四君子汤
- 四物汤
- 十全大补汤
- 人参养营汤
- 补中益气汤
- 归脾汤
- 八味丸
- 六味丸
- 肾气丸
- 左、右归饮
- 圣愈汤
- 附、术附、参附三汤
- 四神丸
- 滋肾丸
- 逍遥散
- 越鞠丸
- 平胃散
- 枳术丸
- 参苓白术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金水六君煎
- 防风黄 汤
- 升阳益胃汤
- 麻桂饮、大温中饮
- 理阴煎、回阳饮
- 防风通圣散
- 败毒散、羌活汤
- 大顺散
- 生脉散
- 大、小甘露饮
- 犀角地黄汤
- 导赤散
- 泻白散
- 清燥救肺汤
- 温肺汤
- 人参清肺汤、人参定喘汤、人参泻肺汤
- 麦门冬汤
- 地骨皮饮
- 更衣丸
- 备急丸
- 大黄 虫丸
- 药略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