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呕而发热,柴胡证具,不解经邪,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是表阳未陷,邪犹在经,宜复与柴胡汤,以解经邪。此虽已下之,不至为逆,必蒸蒸而振栗,却发热汗出而解。若下后经证已罢,心下满而硬痛者,此表阳内陷,热入而为结胸也,宜大陷胸汤。但满而不痛者,此里阴上逆,而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方以半夏名,因原有呕证,下后气愈逆而呕愈增也。
〖半夏泻心汤〗七十五 (方【58】)
【58】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伤寒悬解》
- 结胸痞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结胸伤寒《活幼心书》
- 结胸痞气《医学心悟》
- 结胸续法《医学纲目》
- 结胸痞气《医述》
- 结胸证《伤寒总病论》
- 结胸痞《伤寒括要》
-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伤寒悬解》
-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伤寒悬解》
- 结胸论《古今医彻》
- 结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结胸可下证《伤寒九十论》
- 结胸诸变《伤寒说意》
- 结胸可灸证《伤寒九十论》
- 结阳《中医名词词典》
- 结胸灸法《伤寒括要》
- 结阳《圣济总录》
- 结胸解《伤寒六书》
- 结阳《中医词典》
- 结胸忌下证五 太阳百十五《伤寒悬解》
- 结阳《医述》
- 结胸歌《伤寒百证歌》
- 结阳结阴《医学读书记》
- 结胸烦躁证六 太阳百十六《伤寒悬解》
- 结靥三朝辩吉凶《景岳全书》
- 结胸二十二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结靥三朝生死诀《疡医大全》
- 结胸大陷胸汤证《伤寒说意》
- 结靥三朝治款《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