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证治
结胸证者,心下坚满,按之石硬而痛,心膈高起,手不得近,项强如柔 状。
此本伤寒身热,医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之所致也。若脉浮大,皆不可下,下之则死,尚宜发汗。若沉紧者,宜以大小陷胸汤量轻重而下之。又结胸有不按而痛者,有按而痛者;有水结在胸胁间,但头汗出者;有热实结者,有寒实结者。治之不可不知其轻重也。
各有正方。

- 结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伤寒悬解》
- 结胸诸变《伤寒说意》
-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 结阳《中医名词词典》
- 结胸证《伤寒总病论》
- 结阳《圣济总录》
- 结胸续法《医学纲目》
- 结阳《中医词典》
- 结胸伤寒《活幼心书》
- 结阳《医述》
-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伤寒悬解》
- 结阳结阴《医学读书记》
- 结胸痞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结靥三朝辩吉凶《景岳全书》
- 结胸痞气《医学心悟》
- 结靥三朝生死诀《疡医大全》
- 结胸痞气《医述》
- 结靥三朝治款《景岳全书》
- 结胸痞《伤寒括要》
- 结靥三日诀《丹台玉案》
-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伤寒悬解》
- 结阴《中医名词词典》
- 结胸论《古今医彻》
- 结阴《中医词典》
- 结胸可下证《伤寒九十论》
- 结阴《医述》
- 结胸可灸证《伤寒九十论》
- 结阴便血《中医词典》
- 结胸灸法《伤寒括要》
- 结阴便血《金匮翼》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