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论
结胸痞气.二者皆曰下早而成.但有轻重之分.实无阴阳之别.仲景以大小陷胸及泻心汤主之.余不能不致疑其间也.夫既曰下之早.则邪或在表.或在上皆未可遽下者也.未可下而下之.则邪气反结于胸中.有痛有不痛.或痞满而不快也.试思所下之药.必大黄芒硝峻厉等味.苟失其宜.则外邪内陷而不复出.中气下陷而不复运.故为结为痞.岂有误下乃结.因结复下之理乎.然则仲景大小陷胸等汤.何为而设也.仲景云.大结胸.手不可按.用大黄芒硝入甘遂末.名大陷胸汤.乃荡涤之剂.恐为失下者立.小结胸.用黄连半夏加栝蒌实.名小陷胸汤.乃痰热为患.又岂曰下早所致乎.水结胸.半夏茯苓汤入姜汁.乃水停心下也.心下痞.腹鸣下利.半夏泻心汤.人参半夏干姜甘草大枣.因中气伤也.同黄连黄芩.或热犹未解乎.若然则结胸何法以治之.曰邪气尚实仍与内消.中气伤残.只应温补.理中汤加枳实主之.或藿香半夏甘草人参加炒枳实.随症施之可耳.断无复下陷胸之法也.
大陷胸汤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甘遂末(二分)
水煎入甘遂末调服.
水煎服.
半夏茯苓汤
半夏(四钱) 白茯苓(二钱五分)
水煎.入姜汁服.
加姜五片.枣五枚.水煎服.
水煎服.或为末.蜜丸弹子大.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
浓朴 半夏(各一钱) 甘草 人参(各五分)
姜五片水煎.

- 结胸论《古今医彻》
- 结胸可下证《伤寒九十论》
-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伤寒悬解》
- 结胸可灸证《伤寒九十论》
- 结胸痞《伤寒括要》
- 结胸灸法《伤寒括要》
- 结胸痞气《医述》
- 结胸解《伤寒六书》
- 结胸痞气《医学心悟》
- 结胸忌下证五 太阳百十五《伤寒悬解》
- 结胸痞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结胸歌《伤寒百证歌》
-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伤寒悬解》
- 结胸烦躁证六 太阳百十六《伤寒悬解》
- 结胸伤寒《活幼心书》
- 结胸二十二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结胸续法《医学纲目》
- 结胸大陷胸汤证《伤寒说意》
- 结胸证《伤寒总病论》
- 结胸初证二 少阳三十五《伤寒悬解》
-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 结胸变证十二 太阳百二十二《伤寒悬解》
-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伤寒悬解》
- 结胸:第二十二大承气汤《河间伤寒心要》
- 结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结胸:第二十大小陷胸汤丸《河间伤寒心要》
- 结胸诸变《伤寒说意》
- 结胸(述古)《伤寒指掌》
- 结阳《中医名词词典》
- 结胸《伤寒心法要诀》
- 结阳《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