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病机要
医有王佐,法有反正。难辩必辩,难明必明,其明以理,其辩以因。治从其先,机握其神。迟硬两见,附子兼行姜桂。实数双形,大黄必佐连芩。调胃承气,治痢下之迟滑。鹿茸官桂,救浮数之无根。气虚血衰,别软弱之相似。有汗无汗,辩疾紧之雷同。紧似疾而硬,其象曰寒。疾似紧而软,其象曰风。血衰、软大如绵。气虚、微弱似空。术附敛浮数无力之劳倦,知柏救沉数有力之劳蒸。里和表病,汗之则愈。表和里病,下之则痊。沉实不愈,可以再下。浮紧不差,可以再汗。寸紧虽闭勿下,尺迟虽热勿汗。浮沉迟而且濡,表里寒湿之生料。上下滑而且数,内外热燥之通圣。阴盛于内者格阳,阳盛于内者格阴。厥而怔忡者水,怔忡而厥者虚。阳明狂言,有不数之脉。少阴下利,有当通之机。便难便易,喘而不卧者燥屎。腹痛腹胀,小便反易者血禁。欲吐不吐必泻,欲泻不泻必疼。妇人气滞,先开其血。男子多阳,急配其阴。老人以扶阳为主,小儿以启脾为圣。难生脐筑之愁痛,不治温热之脉沉。
奇哉

- 脉病机要《药鉴》
- 脉辨至数《诊家正眼》
- 脉病逆顺《古今医统大全》
- 脉辨生死《寿世保元》
- 脉病逆顺《轩岐救正论》
- 脉辨男女歌《竹林女科证治》
- 脉病逆顺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脉痹《中医词典》
- 脉病外内证决论《中藏经》
- 脉痹《中医名词词典》
- 脉搏《物理诊断学》
- 脉暴出《中医词典》
- 脉搏《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脉暴出《中医名词词典》
- 脉搏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案图式《脉诀汇辨》
- 脉搏的波形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瘴疟指南》
- 脉搏的节律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友渔斋医话》
- 脉搏的速率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丹溪手镜》
- 脉搏强弱或大小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冷庐医话》
-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读医随笔》
- 脉《医碥》
- 脉部位歌《医宗金鉴》
- 脉《中医词典》
- 脉察六字《古今医统大全》
- 脉《傅青主男科》
- 脉沉实《医学心悟》
《药鉴》
-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新刻药鉴卷之一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
- 新刻药鉴卷之一
- 用药分根梢
- 制药资水火
- 用药丸散例
- 解药毒法
- 用药生熟法
- 药性阴阳论
- 病症标本论
- 取方之法
- 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
- 用药之法
- 引经药性
- 十八反药性
- 十九畏药性
- 孕妇禁忌药性
- 六陈药性
- 五郁主病
- 六气主病
- 病机赋
- 脉病机要
- 运气诀要
- 论升麻柴胡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
- 论十全大补汤当用不当用之要诀
- 新刻药鉴卷之二
- 人参
- 黄
- 白术
- 甘草
- 桂皮
- 干姜
- 生姜
- 附子
- 细辛
- 丁香
- 木香
- 当归
- 芍药
- 熟地黄
- 生地黄
- 川芎
- 鹿角胶
- 阿胶
- 犀角
- 麦冬
- 天冬
- 升麻
- 柴胡
- 葛根
- 杏仁
- 麻黄
- 羌活
- 独活
- 防风
- 荆芥
- 薄荷
- 紫苏
- 白芷
- 白石膏
- 茯苓
- 陈皮
- 半夏
- 苍术
- 浓朴
- 枳壳
- 枳实
- 青皮
- 香附
- 乌药
- 山楂
- 神曲
- 大麦
- 缩砂仁
- 益智
- 藿香
- 吴茱萸
- 茴香
- 三棱
- 莪术
- 肉蔻
- 白蔻
- 草蔻
- 酸枣仁
- 黄柏
- 黄连
- 黄芩
- 连翘
- 栀子
- 大黄
- 玄明粉
- 滑石
- 车前子
- 葶苈子
- 地肤子
- 瞿麦
- 木通
- 通草
- 泽泻
- 猪苓
- 知母
- 贝母
- 天花粉
- 桔梗
- 牛蒡子
- 玄参
- 地骨皮
- 侧柏叶
- 牡丹皮
- 桑白皮
- 红花
- 桃仁
- 苏木
- 紫草
- 茜草
- 杜仲
- 牛膝
- 败龟板
- 山茱萸
- 五味子
- 枸杞子
- 甘菊
- 山药
- 茯神
- 远志
- 石菖蒲
- 汉防己
- 龙胆草
- 槟榔
- 草果
- 常山
- 乌梅
- 青黛
- 南星
- 姜蚕
- 全蝎
- 天麻
- 蟾酥
- 辰砂
- 蝉蜕
- 苦参
- 前胡
- 沙参
- 何首乌
- 皂荚刺
- 穿山甲
- 竹沥
- 山豆根
- 大腹皮
- 薏苡仁
- 芡实米
- 秦艽
- 地榆
- 仙茅
- 续断
- 香薷
- 茵陈
- 马鞭草
- 海藻
- 水萍浮芹
- 牵牛
- 蒲黄
- 肉苁蓉
- 张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