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难经》曰∶脉不应病,是为死病也。仲景曰∶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二者其义不同。知变所缘者,以其必有所挟之宿疾、所伏之隐疾也。其脉虽不应显见之证,而仍与隐伏之病相应也,故曰中必有奸。若《难经》直言死病者,是其并无所挟、无所伏而真不应者也。何也?凡病之应见于脉者,为其邪在于经,搏于正气,正气失其常度,脉遂失其常形也。若脏气溃败,阴阳失维,升降出入之顺逆迟速;一随邪气之所为,而正气之力不能与之相搏而相激,其脉往往通畅如常,起伏如常,不见邪气格拒之象,仅微觉指下呆长,乏于神力而已。此真气已漓,其人必困乏无力,饮食少思,有时又饥,迫欲得食,行动气喘,面色苍黄,或耳暴聋,或目暴无所见。又有老痰伏结,以及痞块僻在偏隅,不当气血冲道,气血与之相避,不致相格,而脉自长滑流行者,此迁延不已之痼疾也。故每见阴阳离脱之人,肾水虚寒,脾阳枯燥,肝风内煽,两尺长缓起伏条畅,此所谓缓临水宫也。指下颇似充足有余,而圆而无晕,呆而不灵;且或左或右,或寸或关,必有一部稍见沉弱不及,此虚损久病,及老年气尽,未死前数月必见之。大率多起于冬至,死于春分者,以水枯不能涵木,其始肝风内灼,其继肝气外脱也。前人谓缓临水宫,弦居土位,同为败脉。据生平所诊,弦居土位,犹有可以挽回;缓入水宫,未有能济者。岂非以缓为真阴真阳之涣散乎?阴散,故脉不能紧;阳散,故脉不能洪。不紧、不洪,故似缓也。《难经》又谓∶人病脉不病,虽困无害。此措词轩轾失当。脉不病者,脉不败也;若病久且困,不能饮食,不能转侧,虽神识清明,言语不乱,脉来匀滑长缓,亦终于败而已。何者?五脏清枯,故神明不乱;大气孤行,故脉不变;血络已竭,故身不能动也。故《难经》又谓∶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至于老痰痼疾,不见于脉者,以其不当气血冲道也,故有患积 而情急欲死者,正当冲道也;有发之频数者,迫近冲道也;有宽缓无事者,远于冲道也。前人以此为气血与之相习,非也。夫果气血相习,是阴阳失维,正气无权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读医随笔》
  2. 脉搏强弱或大小辨病《常见病自测》
  3. 脉部位歌《医宗金鉴》
  4. 脉搏的速率辨病《常见病自测》
  5. 脉察六字《古今医统大全》
  6. 脉搏的节律辨病《常见病自测》
  7. 脉沉实《医学心悟》
  8. 脉搏的波形辨病《常见病自测》
  9. 脉沉细无力《医学心悟》
  10. 脉搏辨病《常见病自测》
  11. 脉迟发黄证二十九 阳明八十《伤寒悬解》
  12. 脉搏《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3. 脉冲电流的作用《中医刺灸》
  14. 脉搏《物理诊断学》
  15. 脉冲式超短波疗法《理疗学》
  16. 脉病外内证决论《中藏经》
  17. 脉刺《针灸素难要旨》
  18. 脉病逆顺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9. 脉从四时《中医词典》
  20. 脉病逆顺《轩岐救正论》
  21. 脉促发厥证十三 厥阴十四《伤寒悬解》
  22. 脉病逆顺《古今医统大全》
  23. 脉大必病进论《格致余论》
  24. 脉病机要《药鉴》
  25. 脉大必病进论《脉诀刊误》
  26. 脉辨至数《诊家正眼》
  27. 脉大必痛进说《古今医统大全》
  28. 脉辨生死《寿世保元》
  29. 脉当有神《此事难知》
  30. 脉辨男女歌《竹林女科证治》
  31. 脉的原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