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球-管平衡
近球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肾小于滤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滤液中的Na+和水的总含量增加。近球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提高;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小,滤液中的Na+和水的总含量也减少,近球小管的Na+的水的重吸收率也相应地降低。实验说明,不论肾小于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是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的,即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即重吸收百分率为65%-70%)。这种现象称为于-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例如,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为87.5ml/min(占70%)。流到肾小管远侧部分的量为37.5ml/min。如果滤过率增加到150ml/min,则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变为105ml/min(仍占70%),而流到肾小管远侧部分的量为45ml/min。这几个数字表明,此时滤过率虽然增加了25ml/min,但流到肾小管远见侧部分的量仅增加7.5ml/min。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远侧部分的重吸收也有增加,因此尿量的变化是不大的。同样,滤过率减少到100ml/min,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为70ml/min(仍占70%),流到肾小管远侧部分的量为30ml/min。此时的滤过率虽然减少了25ml/min,但流到肾小管远侧部分的量仅减少了7.5ml/min;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远侧部分的重吸收也要减少,因此尿量的变化仍然不大。近球小管对Na+也是定比重吸收,即重吸收量为滤过量的65%-70%。如果近球小管对Na+重吸收的总量是固定不变的话,根据测算,肾小球滤过率仅增加2ml/min,Na+的排出量就会比原来的增加约2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2ml/min,尿中就不含Na+,可见球管平衡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定比重吸收的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胶体渗透压改变有关。比如,在肾血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进入近球小管旁毛细血管的血液量就会减少,,血浆蛋白的浓度相对地增高,此时毛细血管内血压下降而胶体渗透压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小管旁组织间液就加速进入毛细血管,组织间液内静水压因之下降,组织间液内静水压下降使得小管细胞间隙内的Na+和水加速通过基膜而进入小管旁的组织间隙;并且通过紧密连接回流至肾小管腔内的回漏量因此而减少,最后导致Na+和水重吸收量增加。这样,重吸收仍可达到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肾小球滤过率如果减少,便发生相反的变化,重吸收百分率仍能保持65%-70%。
球-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例如,渗透性利尿时,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减少,而肾小球滤过率不受影响,这时重吸收百分率就会小于65%-70%,尿量和尿中的NaCI排出量明显增多。
目前认为球-管平衡障碍与临床上见到的某些水肿的形成机制有关。例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灌注压和血流量可明显下降。但由于出球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收缩,所以肾小球滤过率仍能保持水平。因此滤过分数将变大。此时近球小管旁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如上所述,这将导致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重吸收百分率将超过65%-70%。于是因体体内钠盐潴留和细胞外液量增多而发生水肿。

- 球-管平衡《生理学》
- 球孢子菌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球后《中医词典》
- 虬蟠卷曲《中医名词词典》
- 球后《针灸学》
- 虬莓《本草衍义》
- 球后视神经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虬脉纵横《中医名词词典》
- 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 求子之脉贵和平论《女科经纶》
- 球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求子在阴阳之形气寓论《女科经纶》
-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营养治疗《临床营养学》
- 求子须知先天之气论《女科经纶》
- 球内异物《眼科学》
- 求子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球旁复合体《组织学与胚胎学》
- 求子方论《幼幼新书》
- 球外异物《眼科学》
- 求子法及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 裘庆元(1873-1947年)《中医词典》
- 求子《女科证治准绳》
- 裘序《幼幼集成》
- 求子《沈氏女科辑要》
- 裘序《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求子《证治准绳·女科》
- 裘序《外科医镜》
- 求子《续名医类案》
- 鼽《中医词典》
- 求子《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鼽鼻《中医词典》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