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临床法
临床法不是专指临床医学中的方法,它是与实验法相对而言。临床法的主要特点是对个人的行为作系统的和综合性的详尽描述,无比较标准。在具体作法上还可分个案史(case history)法、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和调查法(survey method)等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实验法也需要临床法相配合,例如在提供研究材料(如病人)时,一定要用临床法。在检验实验室的结果时,也要采用临床方法。一般来说临床法可在如下几方面起作用:①详尽描述一些罕见的重要现象和事物;②形成假说:通过对详尽的个案招待的分析和归类而形成新的假说;③印证理论:理论为一般性、概念化。通过临床法的研究,使它在个案中得到印证。
临床法有应用广泛、实施方便、不要特殊仪器等优点,但也有一定限制。主要是在收集历史、观察和调查行为时,较难排除主观和偏见,或者将个人愿望加入收集的材料中,这样便损害了科学性,因此需要其他客观方法来补充。
一、个案史法
个案史是医学心理学工作和研究的基本和主要的信息来源,包括家庭史、疾病史、教育背景史、职业和婚姻史、人格发展和形成历程,以及现在的心理状态等,属个体研究。它的第一个特征是将回忆以往事件和查阅有关记录得来的信息重新组织。因为以往事件和记录中的信息不都与现在问题有关,所以要有筛选和重组的过程。另一个特征是属纵向研究或称追踪研究。与横断面研究不同,不限于一时一事,而是长期地、全面地系统描述。个案史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因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不同而异。
二、观察法
观察法不仅在临床中重要,在实践中同样重要。从研究的开始到最后都需要观察。
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前者包括在不加控制情况下,对人的行为(包括以往和现在,心理和生理的)进行观察。其中有直接的,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直接接触;有间接的,即通过某些记录的检验手段如录相录音,取样本作实验室化验等均属之。控制观察是指控制被观察者的条件,或对被观察者作了某种“处理”后对行为改变进行观察。观察结果的有效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洞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客观性以及被控制条件的严谨性。
观察范围因目的和内容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包括:①仪表;②身体外观;③人际沟通风格;④言语和动作;⑤在交往中所表现的兴趣、爱好和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⑥在困难情景中的应对方法等。这一观察目的是在进行测验的这一特点环境,通过观察受试者对这种检查的态度,在操作中的表现等来印证测验结果,以便对测查内容作出客观结论。

- 临床法《医学心理学》
- 临床常用量表《医学心理学》
- 临床分类《儿科学》
- 临床病人热能需要量问题《临床营养学》
- 临床分型《临床营养学》
- 临床表现与分度《儿科学》
- 临床给药方案和设计《医院药学》
- 临床表现及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观察《预防医学》
- 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医学》
- 临床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 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营养学》
- 临床检测方法《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临床表现:临床有各种类型的表现《儿科学》
- 临床检查《中医伤科按摩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检查用饮食《临床营养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简明辨症法《幼科概论》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决策分析《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疗效分析《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的作用《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临床生物化学》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