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疮疼兼不渴,寤寐两安然。肝善身体便,睛明不怒烦,指头红活色,起坐自平安。肺善声音响,无痰韵更长,肌肤多滑润,大便自寻常。脾善唇滋润,肢温便不难,脓稠无臭恶,知味且加餐。肾善诚为要,水深火自降,口和无燥渴,小水得稀长。

- 五善歌《外科证治全书》
- 五善《中医词典》
- 五善七恶《冯氏锦囊秘录》
- 五善《中医名词词典》
- 五善七恶《疡医大全》
- 五疝候《诸病源候论》
- 五善七恶《保婴撮要》
- 五疝《中医词典》
- 五伤《中医词典》
- 五色主病提纲《望诊遵经》
- 五伤《汤液本草》
- 五色主病《活幼心书》
- 五伤《经络考》
- 五色主病《医学摘粹》
- 五伤《古今医统大全》
- 五色主病《中医词典》
- 五伤接骨膏《博济方》
- 五色主病《中医名词词典》
- 五少从运化(一首)《医经国小》
- 五色诊《医门补要》
- 五神《中医词典》
- 五色诊《中医名词词典》
- 五神汤《食物疗法》
- 五色油丹《中医词典》
- 五神丸塞鼻法《医方考》
- 五色以浅深晦明聚散分顺逆《医学摘粹》
- 五生散《是斋百一选方》
- 五色以内外上下左右分顺逆《医学摘粹》
- 五声《中医名词词典》
- 五色宜应四时《医学摘粹》
- 五声《中医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