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吸收
核战争时的放射性落下灰和放射性战剂及平时污染于环境中的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伤口进入体内。
(一)经消化道进入
放射性核素可经过污染的手、或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物、药品等,也可通过食物链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放射性核素吸收率最高的是碱族元素(钠、钾、铯)和某些非金属元素(碘、碲),可达90%以上;其次是碱土族元素(锶、钡)为10%~40%;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吸收率最低,约为0.01%~0.1%。
(二)经呼吸道进入
放射性核素可以气态、气溶胶或微小粉尘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气态放射性核素(氡、氙、氚)易经呼吸道粘膜或透过肺泡被吸收入血。粉尘或气溶胶态的放射性核素在呼吸道内的吸收决定于粒径大小及化合物性质。一般粒径愈大,附着在上呼吸道粘膜上愈多,进入肺泡内愈少,吸收率低。难溶性化合物在肺内溶解度很低,多被吞噬;而可溶性化合物则易被肺泡吸收入血。
粒径大于1μm者,大部分被阻滞在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内;粒径在0.01~1μm的落下灰危害最大,大部分沉积在肺部(包括细支气管、肺胞管、肺泡、肺泡囊)。部分吸收入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滞留在肺内成为放射灶。
沉积在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的放射性灰尘大部分通过咳痰排出体外或吞入胃内,仅少部分吸收入血。
(三)经伤口和皮肤粘膜进入
伤口和皮肤粘膜沾染放射性核素后,若不及时洗消,放射性核素将通过伤口和皮肤粘膜的渗透、吸收进入体内。

-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吸收《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核素检查《神经病学》
- 放射性核素肾图《物理诊断学》
-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脏病学》
- 放射性核素数据《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性碘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性活度《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碘《药理学》
- 放射性胶体金的制备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卫生防护《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医院药学》
- 放射损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放射性药品申报资料和要求《中药法规》
- 放射事故及其处理原则《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学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放射学检查《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放射学检查与诊断《急诊医学》
- 放射免疫分析法在泌尿生殖系疾患诊断上的应用《物理诊断学》
- 放射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源及其设备《放射诊断学》
- 放射免疫分析的优缺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试剂《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放射诊断学》
- 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放射治疗的种类《放射诊断学》
《核、化学武器损伤》
- 第一篇 核武器损伤
- 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
- 第一节 原子核及原子核的转变(缺)
- 第二节 放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三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
-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 第三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 第四章 急性放射病
- 第五章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与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 第六章 慢性放射病
- 第七章 内照射放射损伤
- 第八章 皮肤放射损伤
- 第九章 复合伤
- 第十章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 ■[以下内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