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蛋白质的吸收

《生理学》书籍目录

无论是食入的蛋白质(100g/d)或内源性蛋白质(25-35g/d),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经煮过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易于消化,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就被迅速吸收,未经煮过的蛋白质和内源性蛋白质较难消化,需进入回肠后才基本被吸收。

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性的。目前在小肠壁上已确定出3种主要的转运氨基酸的特殊运载系统,它们分别转动中性、酸性或碱性氨基酸。一般来讲,中性氨基酸的转运比酸性或碱性氨基酸速度快。与单糖的吸收相似,氨基酸的吸收也是通过与钠吸收耦联的,钠泵的活动被阻断后,氨基酸的转运便不能进行。氨基酸吸收的路径几乎完全是经血液的,当小肠吸收蛋白质后,门静脉血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即行增加。

曾经认为,蛋白质只有水解成氨在酸后才能被吸收。但近年来的实验指出,小肠的纹状缘上还存在有二肽和三肽的转运系统,因此,许多二肽和三肽也可完整地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而且肽的转运系统吸收效率可能比氨基酸更高。进入细胞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细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

完整的蛋白质是还可被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许多实验证明,小量的食物蛋白可完整地进入血液,由于吸收的量很少,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是无意义的;相反,它们常可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对人体不利。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生理学》书籍目录
  1. 蛋白质的吸收《生理学》
  2.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5.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蛋白质的生理功用《临床营养学》
  7. 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 蛋白质的生化《临床营养学》
  9. 蛋白质分泌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10.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1.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2.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3. 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5.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 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及加工修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8.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9.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临床营养学》
  20.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 蛋白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2.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3. 蛋白质及肽类激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4. 蛋白质的胶体金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5. 蛋白质检查《临床生物化学》
  26.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7.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蛋白质的分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9.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与贫血《临床营养学》
  3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1.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动脉粥样硬化》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