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睡眠发生的机制
睡眠是由中枢内发生了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中枢内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有人认为,在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由于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进展,已把睡眠的发生机制与不同的中枢递质系统功能联系了起来。慢波睡眠可能与脑干内5-羟色递质系统有关,异相睡眠可能与脑干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
(张镜如)
参考资料
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纲要.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潘家右,伍嘉宁. NO:中枢神经中一个新的重要信使物质.生理科学进展1993;24:293-297
4.包雅琳,郭 恒怡.M受体亚型研究的新进展。生理科学进展 1992;23:18-22
5.钱家庆.a –肾上腺素受体,生理科学进展1988;19:57-60
6.王崇铨,突触前受体,生理科学进展1989;20:144-147
7.宋亮年,中枢神经系统中受体亚型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生理科学进展1992;23:13;17
8.柳川,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生理科学进展1990;21:54-57
9.邱一华,王健鹤,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理科学进展1992;22:21-24
10.苏正昌,等,免疫反应产物对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理科学进展1992;23:327-331
11.金观源,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机制,生理科学进展1989;20:148-153
12.BaileyCH,Kandel ER.Structural changes accompanying memory storage.Ann ReyPhysiol1993;55:397-426
13.Bredt DS.Snyder SH.Nitricoxide,a noval neuronal messenger,Neuron 1992;8:3-11
14.Goodman LS,Gilman A.The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8thed,Pergamon Press,NewYork,1990
15.Hellige JB.Hemisphericasymmetry.Ann Rev Psychol 1990;41:55-80
16.McNaughton BL.The mechanism ofexpression of long-term enhancement of hippocampal synpses.Ann Rev Physiol1993;55:375-369
17.Ochs S. Systems of materialtransport in nerve fibres (axoplasmic transport )related to nerve function andtrophic control.Ann NY Acad Sci 1974;228:202-223
18.Patton HD,Fuchs AF,HilleB,Scher AM,Steiner R.Textbook of Physiology 21st ed,WB SaunderCO,Philadelphia,1989
19.Turek FW.Circadian neuralrhythms in mammals.Ann Rev Physiol 1985;47:49-64
20. Walsh K.Neuropsychology,Churchill Livingstone,Edinburgh,1978y

- 睡眠发生的机制《生理学》
- 睡眠的时相《生理学》
- 睡眠辅助药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中医养生学》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睡眠的生理《中医养生学》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中医养生学》
- 睡眠环境与宜忌《中医养生学》
- 睡眠辨病《常见病自测》
- 睡眠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睡眠辨病《常见病自测》
- 睡眠养生《中医养生学》
- 睡梦呢喃《冯氏锦囊秘录》
- 睡眠与卧具《中医养生学》
- 睡诀《寿世青编》
- 睡眠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睡诀《养生秘旨》
- 睡眠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睡诀《中医词典》
- 睡眠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睡惊丸《普济本事方》
- 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睡惊丸《博济方》
- 睡起目赤症《眼科阐微》
- 睡惊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睡圣散《扁鹊心书》
- 睡菜《本草纲目》
- 睡是妙策《竹林女科证治》
- 水族类《寿世传真》
- 睡卧切牙声响《奇效简便良方》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