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肾上原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的束状带及网状带,处于腺垂体保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otropin,ACTH)的经常性控制之下,无论是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分泌,还是在应激状态下的分泌,都受ACTH的调控,切除动物的垂体后,束状带与网状带萎缩,糖皮质激素有分泌显着减少,如及时补充ACTH,可使已发生萎缩的束状带与网状带基本恢复,糖皮质激素有分泌回升。
(1)ACTH:ACTH是一个含39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4500,其化学结构示于图11-17。
图11-17 人ACTH的化学结构
ACTH分子上的1-24位氨基酸为生物活性所必需的,25-39位氨基酸可保护激素,减慢降解,延长作用时间。各种动物的ACTH前24位氨基酸均相同,因此,从动物(牛、羊、猪等)腺垂体提到的ACTH对人有效。目前,ACTH已能人工合成。在垂体,ACTH是由阿黑皮素原(POMC)经酶分散而来,同时产生β-MSH。ACTH再经酶分解生成α-MSH,ACTH的第4-10位氨基酸与α-MSH第4-10位氨基酸和β-MSH第11-17位氨基酸相同,这部分氨基酸是产生MSH活性最小单位,因此ACTH也具有促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作用。
ACTH的分泌呈现日节律波动,入睡后ACTH分泌逐渐减少,午夜最低,随后又逐渐增多,至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时再减少。由于ACTH分泌的日节律波动,促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出现相应的波动。ACTH分泌的这种日节律波动,是由下丘脑CRH节律性释放所决定的。
ACTH 不但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刺激束状带与网状带细胞的生长发育,关于ACTH的作用机制已基本清楚。在束状还与网状带细胞膜上存在ACTH特异性受体,在Ca2+存在的条件下,ACTH与膜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cAMP激活蛋白激酶,蛋白激酶起三项重要作用;①使核糖蛋白磷酸化,促进mRNA形成一种特殊蛋白质,使胆固醇得以进入线粒体,并经侧链解形成孕烯醇酮,以进一步合成糖皮质激素;②使磷酸化酶活化,促进糖原分解,产生ATP,提供能量,另外还通过戊糖旁路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以利胆固醇的羟化过程;③使胆固醇酯活化,促进其转变为胆固醇,提供激素合成的原料。在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同时,束状带细胞膜对葡萄糖与胆固醇的转运机制增强,使较多的葡萄糖与胆固醇进入细胞内(图11-18)。
图11-18 ACTH作用机制示意图
HDL:高密度脂蛋白 AC:腺苷酸环化酶
(2)ACTH分泌的调节:ACTH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ACTH的分泌受下丘脑CRH的控制又与糖皮质激素有反馈调节。下丘脑CRH神经元和其他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元一样,又受脑内神经递质的调控。应激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最后通过神经递质,将信息汇集于CRH神经元,然后借CRH控制腺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ACTH。此外,当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时,可使腺垂体释放ACTH减少,ACTH的合成也受到抑制,腺垂体对CRH的反应也性减弱。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主要作用于垂体,也可作用于下丘脑,这后一种反馈称为长反馈。ACTH还可反馈抑制CRH神经元,称为短反馈。至于是否存在CRH对CRH神经地的超短反馈,尚不能肯定。
综上所述,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组成一个密切联系、协调统一的功能活动轴,从而维持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和在不同状态下的适应性变化(图11-19)。
2.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另外,血K+,血Na+浓度可以直接作用于球状带,影响醛固酮的分泌(详见第四章与第八章)。
图11-19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实线表示促进 点线表示抑制
在正常情况下,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并无调节作用,但切除垂体后,在应激醛固酮的分泌反应减弱,提示在应激情况下,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可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 肾上原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 肾上腺自身抗体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肾生骨髓《中医词典》
- 肾上腺肿瘤《病理学》
- 肾石病《老年百病防治》
- 肾上腺肿瘤《放射诊断学》
- 肾实《圣济总录》
- 肾上腺显像《物理诊断学》
- 肾实热《备急千金要方》
- 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诊医学》
- 肾实热证《中医词典》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病理生理学》
- 肾实证《中医词典》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医院药学》
- 肾衰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功能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 肾水《中医词典》
- 肾上腺髓质《生理学》
- 肾水《金匮翼》
- 肾上腺素中毒《医院药学》
- 肾水篇《外经微言》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学》
- 肾说《医学实在易》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学》
- 肾说《医学三字经》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药理学》
- 肾死《中医词典》
- 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肾死脏《中医词典》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理学》
- 肾素活度《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