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二)血小板的破坏

《生理学》书籍目录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但平均寿命可有7-14天。

在生理止血活动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将解体并释出全部活性物质;它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这样看来,血小板除衰老破坏外,还可能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被消耗。但是用51Cr或32P标记血小板观察其破坏的情况,发现血小板的破坏也随血小板的“日龄”而增多,即主要是衰老尔后被破坏。曾经对一些接受了抗凝处理的人进行观察,发现这时血凝过程虽被阻止,但血小板的寿命也不延长。这些事实,倾向于说明了平时的血管内凝血并不强(也可能这种凝血程度很小),不致影响全部血小板的平均寿命。衰老的血小板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的。

白细胞的寿命较难准确判断。因为,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是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则往返循环于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而且尚可增殖分化。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一般三、四天后将衰老死亡;若有细菌入侵,粒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可释出溶酶体酶过多而发生“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片共同构成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生理学》书籍目录
  1. 血小板的破坏《生理学》
  2. 血小板《组织学与胚胎学》
  3.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生理学》
  4. 血小板《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5. 血小板功能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血象特点《儿科学》
  7. 血小板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8. 血陷《中医词典》
  9. 血小板计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0. 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学》
  11. 血小板减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进展《临床基础检验学》
  1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百病防治》
  14.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临床基础检验学》
  1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6.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组织学与胚胎学》
  1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8. 血细胞的破坏《生理学》
  19. 血小板抗原《临床基础检验学》
  20. 血细胞大量破坏《病理生理学》
  21. 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2. 血吸虫病《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3. 血小板生理《生理学》
  24. 血吸虫病《传染病》
  25. 血小板与凝血《生理学》
  26. 血吸虫病《病理学》
  27. 血小板增多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血吸虫《人体寄生虫学》
  29. 血小板粘附(或滞留)功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30. 血为邪盛凝而不行之病《审视瑶函》
  31.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