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状腺激素有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1.贮存 在甲状腺球蛋白上形成的甲状腺激素,在腺泡腔内以胶质的形式贮存。甲状腺激素有贮存有两个特点:一是贮存于细胞外(腺泡腔内);二是贮存的量很大,可供机体利用50-120天之久,在激素贮存的量上居首位,所以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时,用药时间需要较长才能奏效。
2.释放 当甲状腺受到TSH刺激后,腺泡细胞顶端即活跃起来,伸出伪足,将含有T4、T3及其他多种碘化酪酸残基的甲状腺球蛋白胶质小滴,通过吞饮作用,吞入腺细胞内(图11-9)。吞入的甲状腺球蛋白随即与溶酶体融合而形成吞噬体,并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将T4、T3以及MIT和DIT水解下来。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较大,一般不易进入血液循环,而MIT和DIT的分子虽然较小,但很快受脱碘酶的作用而脱碘,脱下来的碘大部分贮存在甲状腺内,供重新利用合成激素,另一小部分从腺泡上皮细胞释出,进入血液。T4和T3对腺泡上皮细胞内的脱碘不敏感,可迅速进入血液。此外,尚有微量的rT3、MIT和DIT也可从甲状腺释放,进入血中。已经脱掉T4、T3、MIT和DIT的甲状腺球蛋白,则被溶酶体中的蛋白水解酶所水解。
由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T4数量远远超过T3,因此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T4,约占总量的90%以上,T3的分泌量较少,但T3的生物活性比T4约大5倍
3.运输 T4与T3释放入血之后,以两种形式在血液中运输,一种是与血浆蛋白结合,另一种则呈游离状态,两者之间可互相转化,维持动态平衡。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甚少,然而正是这些游离的激素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结合型的甲状腺激素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血浆蛋白有三种: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TBG)、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hyroxine-bindingprealbumin,TBPA)与白蛋白。它们可与T4和T3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合。血液中T4有99.8%是与蛋白质结合,其余10%与白蛋白结合。血中T4与TBG的结合受TBG含量与T4含量变化的影响,TBG在血浆听浓度为10mg/L,可以结合T4100-260μg。T3与各种蛋白的亲和力小得多,主要与TBG结合,但也只有T4结合量的3%。所以,T3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正常成年人血清T4浓度为51-142nmol/L,T3浓度为1.2-3.4nmol/L。
4.代谢 血浆T4半衰期为7天,半衰期为1.5天,20%的T4与T3在肝内降解,也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内重吸收极少,绝大部分被小肠液进一步分解,随粪排出。其余80%的T4在外周组织脱碘酶(5’-脱碘酶或5-脱碘酶)的作用下,产生T3(占45%)与rT3(占55%)。T4脱碘变成T3是T3的主要来源,血液中的T3有75%来自T4,其余来自甲状腺;rT3仅有少量由甲状腺分泌,绝大部分是在组织内由T4脱碘而来。由于T3的作用比T4大5倍,所以脱碘酶的活性将影响T4在组织内发挥作用,如T4浓度减少可使T4转化为T3增加,而使rT3减少。另外妊娠、饥饿、应激、代谢紊乱、肝疾病、肾功能衰竭等均会使T4转化为rT3增多。T3或rT3可再经脱碘变成二碘、一碘以及不含碘的甲状腺氨酸。另外,还有少量的T4与T3在肝和肾组织脱氨基和羧基,分别形成四碘甲状腺醋酸与在三碘甲状腺醋酸,并随尿排出体外。

- 甲状腺激素有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生理学》
- 甲状腺激素药《医院药学》
-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医学影像学》
-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生理学》
- 甲状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及分泌调节《临床生物化学》
- 甲状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生理学》
- 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生理学》
- 甲状腺素总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甲状腺激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甲状腺髓样癌《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甲状腺激素《药理学》
- 甲状腺显像检查《物理诊断学》
- 甲状腺激素《减肥新法与技巧》
- 甲状腺腺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普通外科学》
- 甲状腺腺泡聚碘《生理学》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心理障碍《医学心理学》
- 甲状腺炎《病理学》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内分泌学》
- 甲状腺炎症《普通外科学》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 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心理障碍《医学心理学》
- 甲状腺肿瘤《普通外科学》
- 甲状腺功能正常疾病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子岁图《圣济总录》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