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leukocyte)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00-10000/μ1,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3-3)。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表3-3 血液中各类白细胞计数(细胞/μL)
均数 | % | 范围 | |
粒细胞 | |||
中性粒细胞 | 4150 | (59) | 1712~7588 |
嗜酸性粒细胞 | 165 | (2) | 0~397 |
嗜碱性粒细胞 | 44 | (<1) | 0~112 |
单核细胞 | 456 | (7) | 66~846 |
淋巴细胞 | 2185 | (31) | 1029~3341 |
白细胞 | 7000 | 2800~11200 |
引自Schmidt,R.F.&Thews,G,1989
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受到一组造血76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HGF)的调节。这些因子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成并分泌,是一类糖蛋白。由于有些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细胞生成集落,故又称为集落刺激因子(c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目前从结构到功能已经充分阐明的集落刺激因子有M-CSF、G-CSF、GM-CSF、Multi-CSF、Meg-CSFt 和EPO等6种,除了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因子之外,其余因子均参与调节白细胞的生成。这些因子中有的作用是广谱的,如Multi-CSF和GM-CSF(G是粒细胞缩写,M是单核细胞的缩写)的作用可以影响多系造血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而其它一些因子(如G-CSF、M-CSF、GM-CSF)作用较为局限,只作用于某一系的造血祖细胞。所有这些因子除了作用于祖细胞,还能影响成熟白细胞的功能。此外,还有一类抑制性因子,如粒细胞抑素、乳铁蛋白和转化生成因子-β等,它们或是直接抑制白细胞的增殖、生长、或是限制上述的一些生长因子的释放或作用。
淋巴细胞的生成过程与其它白细胞有一些不同。在干细胞分化的早期,淋巴干细胞首先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出来。这些淋巴干细胞随血流进入初级(或中枢)淋巴器官,即骨髓和胸腺,在这里它们发育成定向淋巴细胞(commmittde lymphocyte)。在骨髓中发育的称为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的称为T细胞。随后,B和T细胞均随血流转移到二级(或外周)淋巴器官,即淋巴结和脾,在那里它们与某种抗原接触后即分化和增殖成为真正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浆细胞和T效应细胞(t effector cell)。淋巴细胞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接受一组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的细胞因子的调节,T细胞在胸腺中还接受胸腺激素的作用(图3-3)。
图3-3 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
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作变形运动,凭藉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作血细胞渗出(diapedisis)。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为趋化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细菌毒素、细菌或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以及抗原-性体复合物等。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浆内,这称为吞噬作用。每类白细胞都具有某些酶类,如蛋白酶、多肽酶、淀粉酶、脂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在白细胞总数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有30%以上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这些白细胞凭藉血液的运输,从它们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组织,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

- 白细胞生理《生理学》
- 白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的数据分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生理学》
-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粘着和嵌塞《病理生理学》
-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致热原《病理生理学》
-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虾《滇南本草》
- 白细胞介素《医学免疫学》
- 白鲜《神农本草经》
- 白细胞介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白鲜《本草纲目》
- 白细胞介素《药理学》
- 白鲜《本草蒙筌》
- 白细胞介素《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鲜《本草图经》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液病学》
- 白鲜皮《药笼小品》
- 白细胞减少症《血液病学》
- 白鲜皮《玉楸药解》
-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白鲜皮《中药炮制》
- 白细胞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 白鲜皮《本草易读》
- 白细胞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白鲜皮《医学入门》
-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白鲜皮《本草从新》
- 白细胞分类计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白鹇《医学入门》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